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也先后培育出水稻、粟(小米)大豆、甘薯、玉米等农作物。据此可知(     
A.人类文明兴起以农耕为基础B.亚洲地区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C.农业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D.粮食作物培育推动了社会分工
2024-03-28更新 | 355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医药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大特色和亮点,面对疫情,我国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下列关于汉代医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医圣张仲景著《千金方》
B.《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伤寒杂病论》莫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D.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的药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义利观,有的秉承重“义”的义利观,同时倡导求“利”;有的推崇通过“商战”来维护利权,进而维护“义”;有的倾向通过兴办实业来求“利”,实现富国强国。这些义利观(     
A.旨在宣扬“中体西用”的价值B.具有救亡图存的时代特色
C.减少了社会变革的阻力D.强化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2023-07-29更新 | 145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劫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据材料可知《法经》(     
A.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安定B.表明古代立法体系逐渐成熟
C.触及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D.体现出已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2023-05-01更新 | 113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2023-03-15更新 | 67次组卷 | 39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
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03-08更新 | 138次组卷 | 100卷引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和出土铁器不仅遍及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国统治区,而且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出土铁器的种类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知(     
A.中国农业耕作方式产生重大变化B.刀耕火种已经退出中国农业生产
C.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已普遍使用D.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B.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C.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2022-11-03更新 | 139次组卷 | 42卷引用: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选取典型史实,对工业革命的三个层次展开说明。(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08-29更新 | 246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主要是家庭,但是其管理主体是各级官府或国家。官府主要通过均田制来保障农民有基本的生产资料农田来耕种,同时建立常平仓、义仓,对灾民进行基本的生活保障。另外,唐代政府还通过对老年人免除徭役、高年改授的方式以及官员致仕制度,保障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方式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老人有一个相对幸福的晚年。同时,唐代统治者在法律制度方面对妇幼进行一些特殊的规定,以保证这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另一方面是民间性的保障体系,包括宗教组织特别是佛教寺院开展的慈善救助,宗族宗党内部和部分富人的救助保障以及商会行会等民间团体组织开展的救助工作。

——梁骄阳《唐代社会保障的现代启示》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坚信,只有国民摆脱了穷与弱,国家才会变得强大起来。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周游欧美各国,在吸收欧美各国先进福利思想的基础上,撰成《大同书》,在批评中国传统宗族慈善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恤穷”慈善观,描绘了大同世界中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的精美蓝图。在蓝图中,他构想出公养、公教、公恤等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慈善公益体系。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的福利思想的最初来源是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和均平思想。后来,他吸收了西方各种流派的思想,将其发展为自己的福利思想观。他的福利思想主要体现在民生思想中。同时,孙中山十分推崇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并将它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社会理想:“实现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孙中山还主张以国家财力办老人院、贫民院、孤儿院等各项福利事业。

——摘编自李瑞《建国前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发展概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思想家有关社会福利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2022-07-2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