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二战后,苏联出现危机不仅是因为它把战争年代前线和后方通行的一些军事命令的习惯和作风普遍带到了战后,更是因为它以决议和法律的形式,将强硬的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战时非常法令和战时专门法庭,或原封不动地,或变本加厉地搬到了战后和平时期。这表明二战后的苏联
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危机源于体制僵化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失败D.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2年蒋介石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做出妥协。1944年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拟《战后世界和平书》提出,非轴心国的殖民地应限子若干年内必须取得自主与独立,这影响了盟国对战后殖民地的处置。这些外交行动
A.彰显中国综合国力提升B.奠定中国“五常”的国际地位
C.直接影响了抗战的结果D.体现中国寻求大国地位的努力
2022-06-04更新 | 214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针对俄乌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月5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做出急迫表态:在粮食方面,我们敦促所有国家保持市场开放,抵制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出口限制,并向处在饥饿和饥荒风险中的国家提供储备。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欧洲国家没有能力保障本国粮食安全
B.地区冲突是引发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
C.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取决于市场的开放
D.国际组织致力于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以来,中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引进原产于新大陆的作物以后,加快了经济作物的商品化过程。在一些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如太湖周围的三吴地区,原来虽然是粮食高产地区,但因栽种桑棉,还需从外处调进粮食,这样就促进了粮食的商品化。其他一些经济作物,像花生、烟草乃至甘蔗等,在其生产发展中也都有类似情况。这样,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和贫瘠的山区,都推广高产的玉米、甘薯等作物,以补救粮食生产的不足。全国作物生产的布局有了新的变化,在土地利用上,除了随着东北、西北的垦殖开发扩大了全国耕地以外,更重要是由于复种和间、混、套种等多熟制的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扩大了增产途径。传统的精耕细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扬。

——摘编自王思明《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以前,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从15世纪最后30年开始的圈地运动到19世纪中叶集约化农业的建立,英国经历了从中世纪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农业革命。农村资本主义关系的较早出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较大规模的商品化农业的建立,在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和促进其发展方面,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工业革命的发生也为农具的改良、农业机械的发明和推广创造了条件。农业机械的逐渐采用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相对减少农业劳动力起了重要作用。1801-1881年,农业劳动力在全国劳动力中的比例从35.9%下降到12.6%。

——摘编自王章辉《英国农业革命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与英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近代英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4-27更新 | 804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材料   车臣地处里海与黑海之间,石油货源丰富,是中亚向欧洲输油的必经之地。从彼得大帝扩张以来,近200年车臣人民一直在反抗俄罗斯人。1944年斯大林以车臣与德国合作为由,把约40万车臣人举族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199111月,总统杜达耶夫手抚《古兰经》单方面宣布车臣是主权国家,车臣危机一直困扰着俄罗斯,199412月战争爆发……格罗兹尼战役后,车臣武装退入山区与俄军展开了游击战。19961月,车臣恐怖分子将邻国的基兹利亚尔市约3000名医务人员和病人扣为人质。19968月在国内压力和大选逼近下,叶利钦不得已和车臣签署停火协定,车臣获得了非正式独立地位。这场战争俄军死亡3826人,伤1789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美元,俄罗斯没有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

——摘编自《第一次车臣战争》


(1)根据材料概括俄罗斯车臣危机产生的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车臣战争对俄罗斯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材料   钱骥(1917-1983),是我国空间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为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钱骥还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创业者之一。曾协助赵九章先生开创地球物理研究,管理研究所的业务,负责实验室及探测仪器。为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质量,钱骥提出研究制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气象仪器,这是气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钱骥在开展地震研究工作方面,早期曾对地磁、地震波进行研究。推动中国地震观测仪向现代科学技术进军。1956年他曾提出规划总目标、规划重点,地磁台、地震台、电离层台、宇宙线台要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观测网,建立专业研究所促进发展,加速地球物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编自《“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骥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骥在中国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8 . 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国内高等教育进行文理分校、理工分院的改革调整,使高等院校数量有了明显增加;到1952年底,全国有工业院校47所,农林院校33所,师范院校34所,医学院32所。这次改革调整(     
A.改变了中国义务教育落后的面貌B.重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人才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9 . 袁世凯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大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外交局面B.赢得日本对自己称帝的支持
C.避免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D.为赢得护国战争的胜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马丁·路德)是上帝的历史工具。这一上帝创造历史的典秘,路德自己曾以鲜明形象的比喻做过绝妙的解释,他说,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

材料二 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他走他自己的路,信仰的抉择不可回避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只是为实现它而坚持斗争。正因为这样,他才如此独具一格;正因为如此,他比那些系统的理论家和历史运动的组织者更使人感到亲近;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决不能脱离他个人的道路来评判他的功过。

——(联邦德国)汉斯·李叶《路德传》


(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所说的“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为什么?材料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022-03-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