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初城乡商品流通和价格体制改革的相关信息表。这些举措(     
1982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
1983年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报告》
A.扭转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B.拉开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序幕
C.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大转移D.促进了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
2023-12-16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为2004—2006年国企、民企和外企单位的缴税贡献率(应纳所得税款÷主营业务收入错误100%)据表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年度平均
20043.2%4.07%2.71%3.33%
20053.48%4.41%2.82%3.57%
20063.65%4.61%3.06%3.77%
A.国有企业收入呈减少趋势B.外资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
C.经济改革释放了发展活力D.所有制结构发生彻底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认为苏联自赫鲁晓夫开始,资本主义已逐渐复辟,其已蜕变为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国家。1982年宪法序言不再将苏联称为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国家。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中美关系走向缓和B.意识形态外交被抛弃
C.中苏两国正式建交D.改革开放的蓬勃开展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2023-09-15更新 | 2789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改革开放前,我国所有女性从业者中,从事农业、工业、地质勘探和建筑行业等重体力劳动的占比达70%以上。改革开放后,商业、饮食、供销、卫生、文教、广播等行业的女性从业者大幅增加,就业层次不断提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妇女地位的提升B.经济结构的调整
C.市场经济的出现D.政府政策的倾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改革前的企业领导体制是“党委发号召,厂长做报告,代表举举手,工会跑龙套”,一些不大懂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干部掌握着企业的决策权和指挥权;1984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后,厂长作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法人代表,对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负责,全面领导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这一改变(     
A.加快了城乡经济发展B.推动了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D.促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023-04-08更新 | 288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在江苏的华西村,每天准时收看新闻联播的吴仁宝一看到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新闻,当晚就把村里的干部召集起来开会,他下令动员一切资金,囤积原材料。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每吨6000多元,三个月后就涨到了每吨1.8万多元。这表明
A.改革不断深化影响资源配置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现代企业制度加剧市场竞争D.投资过热导致市场秩序失衡
2022-05-05更新 | 462次组卷 | 1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奎屯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初期,以稳定就业为目标,从分散管理逐步迈上集中调配的轨道,通过采取“包下来”的政策,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的就业问题,实施失业救济政策,对私营企业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妥善安置工人的就业问题。从1953年开始,中央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着手调整我国劳动用工管理政策。1956年,我国确立了使全体劳动者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制定了“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并呈现鲜明的计划性特点。“大跃进”运动造成“劳动力不足与充分就业”的假象,农业生产和城市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给城乡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党和政府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提出要改革传统就业体制,并制定了“三结合”、“劳动合同制”、“再就业工程”等保障就业政策,1983年,劳动人事部发布了《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等文件,使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赢得空前的发展,社会就业安置能力大幅提高。19951月劳动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我国就业政策体现出统筹性、多元化、市场化的特征。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就业政策进行阶段划分并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