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期,山东人口分布密度呈东低西高的形态,鲁西运河沿岸以临清、济宁、东昌、德州等为代表的商业重镇,运输量、交易额、关税额等均居前列,成为山东经贸重心所在。

随着中国社会跨入近代,山东各区域经贸格局为之巨变。以临清直隶州、东昌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北和以济宁直隶州、泰安府(部分)、曹州府及兖州府等州县构成的鲁西南平原,丧失了经贸繁荣的基本条件。以登州府、青州府(部分)、莱州府等州县构成的胶东半岛地区,有青岛、烟台、龙口、登州、威海卫5大港口,胶济铁路及河海联运的现代交通体系,逐渐成为以外贸带动山东经济转型的龙头,推动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工业生产随之发达后,其崛起具有必然性。

——摘编自江沛等著《城市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理论。山东省提出“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总体布局开放战略。全省从总体上划为胶东半岛沿海经济区和鲁西内陆经济区两大片区,逐步形成格局特点的六个经济区,如胶东成为对内对外辐射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外向型经济区,鲁西南成为以煤、电及煤焦化工和石油化工为中心的工农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区。90年代,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山东省在坚持原有战略的同时,加强省内外横向经济联合,东西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济南和青岛的辐射带头作用提升,菏泽等鲁西地区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摘编自张华主编《山东改革开放3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中期至近代山东经贸格局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经贸格局调整的特点。
2024-0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Ⅳ)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