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历史转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信息,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1976—1978年,我国形成了出国考察潮。下表摘录了部分考察人员的感触,以及回国汇报时领导人的表态。

考察团摘录
赴西欧五国考察团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大大落后了,形势咄咄逼人我们的一个省市,比欧洲一些国家还大,可是省市管理经济的权限却很小。(谷牧)
从战略形势看,我们要搞快点。这次调查比较全面,可以说都看了。引进什么,从哪个国家引选,应当拍板了!不要光议论了!(聂荣臻)
赴英国考察团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王震)
赴南斯拉夫考察团过去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一些同志,把斯大林时期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做是唯一的模式,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和实路上都是站不住的。(李一氓)
赴日本考察团邓小平坐上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适合坐这样的车。
经济要搞好,首先是企业要搞好,要扩大企业自主权。(李先念)

——据刘艳红《1976—1978年出国考察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等整理


围绕上述人员的所见与所思,结合所学,对1976—1978年的出国考察潮予以评述。(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11-18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等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时代周刊》创刊80多年以来,《时代周刊》封面上以中国的人和事为主题的有60次左右。该周刊为我们提供了从不同角度看中国的机会。1938年1月,时代周刊》的锋面人物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1984年4月30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背景是中国长城。标题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如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时代周刊》将蒋介石、毛泽东分别列为1938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理由。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上图《时代周刊》“中国的新面貌”出现的原因。
(3)如何客观认识《时代周刊》等外国刊物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价值。
2024-04-2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开拓新民主 主义革命道路时,重视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中国是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并存,自然经济的绝对优势表现出的特殊城乡依存关系,即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却可以相对脱离城市独立存在。国内各反动派的势力范围和统治力量在全国分布不均、强弱不平。毛泽东在突出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及具体表现之后明确指出:“这个特点, 不但基本地规定了我们政治上的战略和战术,而且也基本地规定了我们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

——摘编自阙正红《毛泽东开拓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遵义会议”,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使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良好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首要任务是,在国民经济不能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关键时刻,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温饱、稳定国家局势、提升人民物质水平上,让我国的经济健康而稳健地发展。同时通过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摘编自蒋利佳《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如识, 指出毛泽东开拓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分析其依据。
(2)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遵义会议"所做出的伟大决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