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1 . 对内改革:①1978年,安徽__________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到1983年,农村__________制在全国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②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城市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____________权、实行__________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事件核心内容意义
___________(1950-1952)地主私有→农民私有解放生产力开辟农业发展道路
___________(1953)私有制→公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___________(1958)一大二公挫伤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制(1978)土地公有、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调动积极性、农业大发展

2022-11-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讲)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材料四   【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1978年:2683亿美元

2010年:58786亿美元

30间增长了20余倍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二、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133.6元

1990年:686.3元

2010年:2253.4元

2016年:12363.4元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的两组数据,归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019-10-16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合练习题
3 .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4)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
2019-05-28更新 | 45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宜丰县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试题
4 .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2016-12-12更新 | 1321次组卷 | 45卷引用:岳麓版2017-2018学年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2018-11-07更新 | 1966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所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的一种治理模式。

——引自《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研究》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模式所体现的企业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适应了什么经济体制的要求?概括指出该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对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
2019-02-26更新 | 20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而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

材料二   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材料二、三均摘自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2013年1月5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海”一词的含义。此时“广东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对这一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这一讲话的目的。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最主要成绩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18-10-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9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18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卷

8 . 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

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材料一中“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①产权明晰、②、③、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9 . 请仔细阅读下面三幅中国历史地图。

图1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2   鸦片战争对外开放的通商品岸

图3   20世纪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与西汉对外交通状况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指出图2、图3所反映的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影响。
2018-02-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万载县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检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