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91993年是中国经济的“增量改革”阶段。改革主要在国有部门以外的经济领域中推进。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民营企业迅速成长。营造“经济特区”的“小气候”,实现部分地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1994年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整体推进”阶段,即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进行全面改革。

——摘编自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2   



(1)依据材料1~2,结合所学,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2)依据材料2,结合所学,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调整和理论创新与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粮食是战略资源,粮食流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1979年,国家将小麦、稻谷、谷子、玉米、高粱、大豆等六种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86%1982年,在坚持统购统销前提下,国家统购的一、二类农副产品由1981年的113种减少到60种。1983年,除少数重要农副产品外,允许多渠道经营粮食。国营商业积极开展议购议销业务,参与市场调节;供销社可以灵活购销;农民完成统购任务后,可以进城经营。这一阶段改革,粮食流通由计划向计划市场相结合的调节转变,但受计划经济影响,尚未触及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市场作用十分有限。农村改革和国家提高粮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短缺状况逐步改善,为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80年代初我国粮食流通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80年代初的粮食流通改革。
2023-07-10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碑坡村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市东,处于城乡交界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大队部(现村委会所在地)是村庄内的主要正式公共空间,是农民年终领取劳动报酬,村里组织村干部学习、民兵训练及放映电影的主要场所。

田间地头是该村最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农民在这里被分派劳动任务、品评劳动质量、交换村庄内外信息。田间地头兼有生产和休闲的双重功能,同时不可避免的有着行政权力的参与。

村委会所在地不再是人们分取年终报酬的地方。改革初期,村委会前的空场是村民主要的娱乐场地——观看电影、电视等,行政权力的作用更加体现在其隐性指导上。

街头逐渐取代田间地头的位置,成为改革初期农民主要的非正式公共空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将一部分原来参与公共生活的时间用于看电视这种相对私人化的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市政府在村周围修建了公路和公园,到公园散步、跳舞、健身成为了村民晚间主要的业余生活。

——摘编自鞠忠美《村落公共空间的变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碑坡村村落公共空间变化”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予以阐释。(要求:至少概括出两条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21更新 | 374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36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与经济混乱,失业现象严重。新政权建立后,党中央和政务院便着手制定了解决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在19506月和19523月,依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方针,政府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私营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并通过工会组织和工商联分别对工人和资本家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端正他们的思想和态度,缓和资本家的疑虑与工人过高的待遇要求间的矛盾。195011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救济失业工人问题的总结及指示”,各级政府则利用国家财政拨款、向社会征收的救济金.社会各界的自愿捐款等渠道积极筹措救济基金解决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并且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店员和知识分子,让他们参加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的建筑机械、纺织、邮电、化工、税务、土木工程、会计、统计、医药卫生等专业的训练班。

——摘编自程连升《中国五十年反失业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78年以来城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

197819821986199019941998200220062010
城镇失业人数(万人)520379.4264.4383.2476.4571770847908
失业(100%)5.33.22.02.52.83.144.14.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的失业治理措施的特点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失业情况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022-07-29更新 | 653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7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   


材料2   国家对特区各类企业的自用货物免征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对外国进口的商品实行减半征收进口关税和工商统一税;特区自产的商品在区内销售,也减半征收工商统一税。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材料3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贺耀敏、武力主编《六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

材料4   “深圳的建设资金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经济结构以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为主,企业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1980年前后深圳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劳务费(包括工资和福利)只有700元港币,而香港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起码要7000元港币。香港的工业用地价格比深圳高10倍以上。

——周溪舞《深圳以工业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轨迹》

材料5   14个城市总人口不到全国的8%,工业产值则占全国的20%;工业基础雄厚,产业工人队伍强大,技术人才济济,科教事业发达。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

材料6   (在沿海开放城市)“可以划出一个有明确地域界限的区域,兴办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项目,开发新产品,兴办新企业,同时,作为对所在城市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补充,促进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各自腹地经济的发展。

除北海和温州两市外,其他12个市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并给予类似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历史走向未来》


(1)阅读材料1~4,以深圳为例分析概括经济特区迅速崛起的原因。
(2)依据材料1~6,结合所学,列举至少5个重要历史事件,叙述和阐释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启示。
2021-12-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58—1976年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材料一中60年代和70年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18年这一历史时期从1978年开始的原因,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022-02-23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过关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起,毛泽东就开始思考工业化问题。毛泽东一度相信,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只有通过自由企业和外资援助才能做到”,“必须经历漫长的、民主管理的私人企业时期”。1951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19521月,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给周恩来写信,强调用不着走弯路摸索,必须完全依靠与信赖苏联的援助,从一开始就建立最现代化的工厂。毛泽东对此信非常重视,特别批示要求中央会议讨论。中央书记处连续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确定工业建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速度力求迅速的方针。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调整了轻重工业比例关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纺织和食品以及其他轻工业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后期轻工业有了较充分发展后,发展重点再次从轻工业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重工业。对外开放不仅使中国加快了对世界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紧跟世界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而且使中国能够参与全球化发展,从世界市场获取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等投入品,扩大制成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国由此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工业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工业品出口构成从初级产品转变为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再转变为以机器设备和电子信息产品为主的复杂产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摘编自刘戒骄等《中国工业化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共产党的工业化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新中国初期的工业化战略相比,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并简析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启示。
2022-03-09更新 | 211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金融系统已几乎完全瘫痪。193336日,罗斯福援引“对敌通商法”,宣布银行休假四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该法案授权复兴金融公司(1932年美国政府创办的金融机构)购买银行偏好的股票,允许联邦储备银行借款给非联储成员银行的州属银行。6月,《1933年银行法》签署,它加强了联邦储备局对其成员的监控力度;授权给联邦储备委员会,使其能够为成员银行制订最高利率。1934年,又通过《证券交易所法》,明确了政府对交易所的管制,防止弄虚作假。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影响》

材料二   改革前中国金融体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家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金融体制。1979年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先后建立或恢复。四大银行各司其职,初步形成了一个专业银行体系。此后,国家先后又制定了《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和《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制法规。这些金融法规的制定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证,使得金融监管有法可依,对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林毅夫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金融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特点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简述中美两国金融改革相似的成功经验。
2022-06-07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和考点演练(统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