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开创邓小平时代 1978-1980

第7章                              1978

第8章   为自由设限1978-1979

第9章   苏联-越南的威胁1978-1979

第10章   向日本开放 1978

第11章   向美国开放 1978-1979

第12章   重组领导班子 1979-1980

邓小平时代 1978-1989

第13章   邓小平的统制术

第14章   广东和福建的实验   1979-1984

第15章                                 1978-1982

第16章   加快经济发展和开放步伐   1982-1989

第17章   台湾、香港以及西藏问题

第18章   为军事现代化做准备

第19章   政治的潮起潮落

邓小平时代的挑战   1989-1992

第20章   北京:1989

第21章   稳住阵脚   1989-1992

第22章                      1992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的目录


(1)目录第1、15和22章标题不全,请结合所学知识,补齐这三个章节标题,并分别简要阐明这三个章节在改革开放进程的意义。
(2)该著被认为这一时期是“邓小平时代”,你认为有哪些理由?
2 . 北京同仁堂,自创建以来的350年,长盛不衰,而且越做越好、越做越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清雍正元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乐显扬的三子乐凤鸣子承父业,1702年在同仁堂药室的基础上开设了同仁堂药店,他不惜五易寒暑之功,苦钻医术,刻意精求丸散膏丹及各类型配方。乐凤鸣在该书的序言中提出“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同仁堂制作药品建立起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培育了同仁堂良好的商誉。……若用一句话概括同仁堂的企业精神,那就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同仁堂经常利用朝廷会考机会,免费赠送“平安药”;此外还冬办粥厂夏施暑药,救济穷苦之人。

——摘编自《国宝同仁堂》

材料二   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经理乐松生,为人奉公守法,开明能干。1952年“五反”时,同仁堂被评为完全守法户。1956年乐松生带头参加了公私合营。……1929年,同仁堂单独挂牌。在北京药材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同仁堂制药厂和同仁堂药店等核心单位组成“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1997年,同仁堂从集团拆分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证所上市募集资金3.52亿元。……2009年,借着新医改的机会,同仁堂确立了“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传统的中成药进入保健品、药妆等健康产业领域的战略。

——摘编自《同仁堂百年发展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同仁堂药店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之所以长盛不衰的经营之道。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推动北京同仁堂药店在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政策性因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同仁堂发展历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启示。
2021-09-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80年代起,中国开始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分两方面进行。第一,土地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986年,国家通过了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第二,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把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在使用权上,变过去无偿、无限期使用为有偿、有限期使用,使其真正按照其商品的属性进入市场。1982年,深圳特区开始按城市土地等级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19874月国务院提出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同年9月,深圳率先试行土地使用有偿出让,出让了一块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限期50年,揭开了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1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门的报告,确定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厦门、福州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12月,深圳市公开拍卖了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进行的土地拍卖。

——摘编自《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新华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14世纪是英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农民逐渐拥有了自由劳动的权利。随后,获得个人自由劳动力的农民要求获得领主自营地的承租权。对个人劳动力的“所有”以及货币契约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变为自由民的个人财产,小块土地所有制形成。随着资本主义租地农场这一崭新的土地经营方式首次在英国出现,传统农业变革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17世纪的欧洲“农业革命”以一系列技术革新与革命而著称,其实它首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所有权发展的革命。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我国地区辽阔,经济落后,发展又很不平衡,加上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一般是手工操作为主,劳动分散,生产周期较长,多方面受着自然条件的制约。这就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要求农业生产的管理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更多的灵活性。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社队,以至在同一个生产队,都应从实际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允许有多种经营形式、多种劳动组织,多种计酬办法同时存在……凡有利于鼓励生产者最大限度地关心集体生产,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

——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980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农业变革的基本历程,归纳这一历程体现的主要线索。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和现实依据。
(3)综合以上材料,从历史影响的视角比较中英农业变革的主要异同。
2021-05-24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排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摘编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作用。
2021-09-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15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6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创新成为近代英国崛起的关键性因素:首先是政治制度创新;其次是经济领域内的制度创新,表现为英国首创一种全新的工业生产力,通过工业革命率先进入工业化社会;最后还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创新……近代英国霸权的兴衰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摘编自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创造了制度创新的伟大奇迹。在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推进现代化事业,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创新。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制度创新的伟大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起和谐的党际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辟了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崭新道路等。新中国70年的制度创新,为人类制度文明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断创造伟大奇迹的光辉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制度创新的具体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制度创新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英制度创新的历史启示。
2021-10-1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出要运用包括价格和税收在内的宏观调控手段管理经济活动;同年在莫干山经济理论研讨会后,采用价格双轨制的国营企业,获准扩大了对市场价格的使用。80年代中期,国外机器设备的引进已经带来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手工业式的重工业”被宝山钢铁厂具有连铸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的现代氧气转炉所取代。现代生产线取代了用机床逐个加工机器零件的工人,工业产出大幅增长。合资企业中与外国同行一起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学会了使用现代电子设备、运用最新的现代管理技术,为增长大潮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P451

材料二   有人认为:知识经济(新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权和自主权;是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政府产业调整、财政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美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产业化的结果。

克林顿总统经济报告称:克林顿执政后“选择了以‘行动主义’为原则,综合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各经济学派之长的“克林顿经济学”,从而促生了“新经济”的到来。”

——节选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P247-24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美国“新经济”发展的因素。
9 . 专营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卒徒工匠,以县官日作公事,财用饶,器用备。家人合会,褊于日而勤(堇)于用,铁力不销炼,坚柔不和。故有司请总盐、铁,一其用,平其贾,以便百姓公私。虽虞、夏之为治,不易于此。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则刚柔和,器用便。”“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县宫(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今总其原,一其贾(价),器多坚砼,善恶无所择。吏数(屡)不在,器难得。家人不能多储,多储则镇(锈)生。弃膏腴之日,远市田器,则后良时。盐铁贾价贵,百姓不便。”

——摘编自~《盐铁论》

(注:《盐铁论》是西汉的桓宽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整理撰写的重要史书,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材料二 根据1937年到1945年盐税收入的数据显示,盐税在税收总额中所占比重在1945年一度达到53%,最低也在11%以上。1950年中国的盐税占国家税收的比重为5.49%,到1985年盐税收入占整体税收的比重首次降到1%以下。2013年盐税收入还不到国家税收的万分之二。……在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我国儿童尿碘中位数的监测结果,将中国描述为“超过适宜量”。食盐专营制度使食盐全部加碘也让高碘人群难以有其他选择。……2014年11月,工信部确认2016年起取消食盐专营,盐业体制改革后,涉盐企业可实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公平竞争。

——摘编自网易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盐铁辩论的各方态度及理由,并分析汉朝实行盐铁官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今取消盐业专营的原因。
2021-08-29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10 .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政治、经济领域都体现了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82年宪法制定的过程中,彭真对宪法制度设计进行了深入谋划和思考。他要求将四项基本原则写进宪法,……要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既考虑当前的现实,又考虑发展的前景,以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关于将来如何修改1982年宪法,彭真提出该宪法今后一个字都不要改,若要修改完善,最好是……采取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自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以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先后四次对它的部分内容做了修改、补充,采取的都是修正案的方式。

――摘编自杨景宇《回顾彭真与1982年宪法的诞生》

材料二:国有企业是问题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占了城市就业人口工业产值的70%,而集体与合作制部门大约占25%,新兴的私营企业只占5%。改革者在搞活国有大型企业时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在这些企业中,生产指标和分配到的原材料一直是由中央政府官员决定的,为了解决浪费和效益低下问题,政府鼓励国有企业根据市场计划生产。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按照市场价格购进原材料、辞退效率低下或怠工的工人并为产品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这种竞争可能导致工厂破产,因此这一做法遇到了阻力,有人指责它有意识形态上的问题。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82年宪法的主要条件及意义。1999年某次会议以“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修改补充,指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其修改补充的主要内容。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费正清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遇到的问题。1992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有何举措?
2021-11-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