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978年前后中国驻外大使学历统计表

学历1978年前所占人数所占百分比(%)1978年后所占人数所占百分比(%)
小学21.1000.
中学137.1810.43
专科168.84104.35
继教137.1831.30
本科/10759.1218580.43
研究生63.3162.61
不详2413.26251087
总计181
230

2   1978年前后中国驻外大使供职洲别统计表

供职洲别1978年前人数所占百分比(%)1978年后人数所占百分比(%)
亚洲8446.414820.87
欧洲10759.126829.56
非洲52.768536.96
大洋洲8446.41.135.65
南美洲2111.60229.57
北美洲126.63229.57
总计313
258

说明:1978年后的时间截止到1993年,供职洲别统计是按照只要大使在此洲出任大使而计算,重复在某一个大洲出任大使两次或者以上按照一次统计。

——摘编自刘袁力《简析新中国大使构成(1949—1993)和外交官选拔标准》

(1)根据材料,指出1978年前后中国驻外大使学历与供职洲别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2024-05-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Ⅶ)历史试题
2 . 我们能造什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洋务新政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这种努力最终失败。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546月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历史》第4册

(1)毛泽东此段感慨表达了什么愿望?为什么会有此感慨?

材料二   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援建的156个重大项目分布

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
辽宁24陕西24黑龙江22山西15吉林10
河南10甘肃8四川6河北5内蒙古5
北京4云南4江西4湖南4湖北3
新疆1安徽1





156个项目以重工业为主,涵盖煤炭开采、钢铁冶金、化学工业、机器制造、航空工业、电子工业、船舶工业等各方面。

——选编自董志凯、吴江《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

(2)材料二中156个援建项目实施的时代背景什么?

材料三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将波音飞机引入中国市场,中国民航首次订购10架波音707客机。截至201811月,波音公司向中国交付第2000架波音飞机。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参观波音的伦顿和埃弗雷特总装厂。上海飞机工业公司开始生产MD-80主起落架舱门。1980年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与波音签订合同,加入波音供货商行列。

1987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向上海飞机工业公司颁发生产许可证。截至1999年,世界范围有3100架波音现役飞机装备有在中国生产的重要部件和组件。

(3)中美在飞机制造业合作方式上有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

材料四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习近平2024新年贺词

(4)结合近现代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历史的认识。
2024-04-09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服饰之变

1979年,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法国时装队来中国表演,台上多姿多彩的衣着与台下的一片“蓝、灰、黑”形成了鲜明对比。1984年,一部讲述纺织厂女劳模和漂亮裙子之间故事的影片《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红裙子”将中国女性从过去的服装款式中解放出来,人们开始寻求多样化、色彩化的服装。此后,花裙子、蝙蝠衫、运动服、羊毛衫、喇叭裤、健美裤、中性套装……各式各样的衣服充斥着大街小巷的商场;巴黎、米兰、纽约等时尚之都的信息不断传入,人们的服装也在急速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据王瑞平《见证:40年,衣之变》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服饰风格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7年前中非贸易总额才达到7.2亿美元,与此同时1956-1977年间,中国向非洲提供了超过24.76亿元经济援助;1985年中国对非洲援助额为13300万美元,中非贸易额则达到62766万美元。这一对比变化反映出(     
A.中国致力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B.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中非合作战略结合点发生变化D.中国贸易强国地位稳固
2024-06-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5 . 如表为1978—2007年国防科技工业政策变化表,如表中的这些调整都(     
时段主要政策
1978—1984年规范军工科研生产工作;完善国防科技工业制度;保障国防科技工业队伍稳定
1985—1992年强调国防科技向民用科技的转移,颁布国防科技奖励与军品科研生产管理政策
1993—2001年组建隶属国务院的新国防科工委和“政企”分离后的十大军工集团公司
2002—2007年建立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实施军工单位改革重组等系列举措
A.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B.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实现了国防工业的独立自主D.顺应了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的观念、风俗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并且在姓名方面体现出来。

先秦不同历史时期贵族人名常用字

殷商时期

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沃丁、小甲等

周朝时期

增添地支各字,如鲁僖公名申,鲁襄公名午,楚公子壬夫字子辛,公子午字子庚等

魏晋至新中国成立前不同历史时期人名常用字

魏晋时期

道、玄、真等字在人名中被大量使用

两宋时期

喜用“老”“叟”“翁”等字

明清时期

建筑屋名如斋、堂、庵、轩、亭、台等大量入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秋瑾字“竞雄”、胡适字“适之”、陈炯明字“竞存”等

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人名常用字前6位

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华、英、玉、明、秀、国

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红、华、军、文、英、明

1976年11月至1982年6月

人名常用字前6位:华、丽、春、小、燕、红

——摘编自何晓明《中国姓名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内容,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024-05-1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历史押题密卷A卷
7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大陆同乡会在岛内筹建大量会馆,供奉祖先、家乡神灵和乡贤,举办活动,团结乡谊。1987年后,大陆官方、民间团体到台湾交流时大多会前往同乡会馆拜访,向在台乡亲报告家乡的发展变化,送去家乡的问候。据此可知,这些会馆(     
A.承载了两岸历史文化联结B.凸显出不同地域文化差异
C.开启了两岸直接往来局面D.建立起两岸合作交流机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2021年,中国和东盟将着眼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这主要是为了(     
A.主导国际秩序转变B.推动合作共同繁荣
C.深化文明交流互鉴D.顺应时代主题变化
2024-01-20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9 . 图1、图2分别为某研究者根据中国版本图书馆的样例数据进行统计的1949-1966年、1977—1991年两个历史时期传记书目题材、人物类别占比图。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的统一B.文化娱乐市场的需求
C.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D.教育改革与科技发展
2024-03-19更新 | 233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在国际交往与交流中,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环境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

材料一: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以商业活动和传教为滥觞的。丝绸既作为商品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信息,引起西方人对东方文化古国的向往。之后的天主教传教士们对于这么庞大的帝国能维持政治上的大统一,儒家及儒家所代表的价值观念能被普遍接受,以及中国极少宗教战争等印象深刻且佩服。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外交官等写了大批报道和书籍,我国国际形象骤然失色。美国传教士描述“中国社会如同中国的景致一样,远看好看,近则臭气难闻。”在美国1870年间爆发了排华浪潮,中国人到处受歧视被排斥。“中国佬”、“中国蛮子”,“黄货”等贬词也由此产生。

材料二:1984﹣1985年,由于我国国内形势越来越好,改革成果显著,国外舆论纷纷变调。美国《时代》周刊评选邓小平同志为“1985年风云人物”,特辑则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多方面的深刻变化,该刊虽提到我改革中的一些困难,表示了某些疑虑,但总的调子是称赞改革,而且提到世界历史的高度,称我国改革是一项伟大试验,并大加肯定和赞扬。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的中国典论形象中,中国似乎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改变的东方专制社会。那里践踏人权政治腐败道德堕落;它的经济的确在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再是可喜的,而是可怕的,因为它将“助长邪恶的力”。20世纪中国的国际舆论形象,在“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下结束。


(1)阅读材料一,解读西方人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材料二中,国外舆论是如何评价中国的?简述这一变化的国际背景。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处的国际舆论是怎样的?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哪些转变?
2023-05-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0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