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年德国铁路营运里程仅为6公里,1865 年则达到了14690 公里。1846年,“德意志铁路管理联合会”建立,全德范围内的基本铁路网形成。在此期间,德国与比利时(1843年)、法国(1852年)等周边国家的铁路网也相继接通。各邦政府出于对本邦经济、交通以及安全等利益因素的考虑,在铁路建设中出现了一种赛跑性竞争。铁路建设直接刺激了采矿、冶金、木材加工、铁加工和机器制造等一系列行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到19世纪中期,德国已经成为机车制造业强国。1840年1870年间,货物每吨/公里运价从16.9芬尼下降到了5.6芬尼。盘踞于德国市场的英国煤炭也被“排挤”出去了。人们通常将铁路建设与德国的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据马冰《德国近代铁路建设特点及其意义探析》

材料二   随着郑州至徐州高速铁路9月10日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超过2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该铁路与运营的郑西高铁、西宝高铁、兰新高铁和在建的宝兰高铁,共同构成新的高标准、大能力欧亚大陆桥运输通道,对于进一步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保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大大缩短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对于发挥高铁成网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今开通运营:中国高铁总里程超2万公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今中国高铁世界第一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022-05-23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3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把香港、澳门列入《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后简称《宣言》)适用的非自治领土名单内,置于该特委会的监督之下。若按《宣言》指导的方向,香港和澳门在结束殖民统治后就有了宣布“独立”的可能性。1964年底,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讨论香港和澳门问题。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在特委会会外对重点国家表态,针对不同成员国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以争取其支持我国立场。阐述的重点是香港、澳门被英、葡侵占的历史并说明我国反对联合国过问的道理。这次会议为以后特别委员会历次会议关于港澳问题的处理奠定了基调,今后特别委员会历次会议只提供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基本信息,推迟审议直到1972年港澳从殖民地名单中删除。

——摘编自胡荣荣《中国政府应对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讨论港澳问题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讨论港澳问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阶段划分

阶段主要科技政策和措施科技体制改革目标
1978-19841.全国科学大会发布《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
2.中共中央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对科技机构进行重建,并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体利改革进行探索
1985-19911.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
3.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引入竞争机制、依靠市场调节促进机刻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现律的科技体制、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199520051.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2.国务院颁布《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创新体系、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符产业化
2006201l年1.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2.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垫;以“企业主体,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选自李平《改革开放40年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全要素生产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背景。
2022-02-24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与妇女解放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提出的实现妇女权利的口号曾深刻影响了早期共产主义者。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力图恢复妇女传统家庭角色的“新生活运动”不同,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挥妇女的作用,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获得了婚姻自主权和其他各种权利。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妇女担任着教师、护士、纺织工人、谍报人员、卡车司机等各种工作,许多人晋升为领导干部。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会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妇女作用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1-05-21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5月供题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主题说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前后由中国共产党概括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具体表现为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判断:一是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可以争取和平;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两者相互促进。在中国综合国力跃升世界前列的情况下,和平发展观把中国视为世界和平的力量,强调中国不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发展。伙伴战略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之下中国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的外交大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俄罗斯、法国、美国、欧盟等各大政治力量确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目标,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增添了大国政治内容。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和谐世界理念提升为国家战略,向世界宣布中国主张构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2024-06-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山东企业家陈光威以民营企业一企之力,挺起了国产碳纤维这个民族产业的脊梁,点燃了一道“民族之光”。

材料   陈光威,山东威海人,早年当过大队长、村支书,镇工办副主任。1987年,46岁的他临危受命,成为一家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厂长。上任后,他决定转产鱼竿。10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鱼竿生产企业。碳素钓杆需要进口碳纤维材料。然而,由于碳纤维属于军工材料,进口受到严格限制。

西方对中国碳纤维供应实行“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威得知科技部已经立项研发碳纤维的消息,他毫不犹豫表态要“为国家干点事”。碳纤维技术和装备是被国际企业封锁的,我国企业无经验可借鉴,只能自学成材。陈光威在随后的15年里,总共自筹投入了40多亿元。

2004年,光威集团研发出国产T300级碳纤维,中国第一次有了碳纤维;他们相继突破高强、高模、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化。2017年国家领导人看望陈光威时说“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4天之后,陈光威因病去世。目前,光威集团承担了多个86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已经为我国军方提供了近千架战机所需的碳纤维材料。

——摘编自陈润、谢再红、邱恒明《民族之光:陈光威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我们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国际组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主要通过联合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断开放、积极进取、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利用联合国舞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如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多边军控和裁军条约,不断扩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力和财政支持,并且主办世界妇女大会。中国通过与联合国的全面合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国际环境,而且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力量,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中国得以在国际社会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

——摘编自张贵洪《联合国是中国参与多边合作的重要舞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联合国全面合作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能够在联合国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9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荷兰历史是从资本主义发展和海上霸权的顶峰跌落下来的历史。在 18 世纪,原来由荷兰人载运的货物则由悬挂着各种不同国旗的船只运送了。由于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荷兰商品实行关税壁垒,夺走了荷兰的市场,使荷兰工业品的出口量大为下降,18世纪中叶,荷兰莱登城的呢绒工业产量竟没有达到上世纪末的1/10,捕鱼业也由于来自海上英国船队的威胁而不景气,随着18世纪80年代东印度公司的垮台,以及后来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倒闭,更使荷兰经济狼狈不堪。总之,到18世纪荷兰经济已出现全面衰退的现象,同西欧其他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荷兰远远落在了后边。

—摘编自李明敏《18世纪荷兰商业帝国衰落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的贸易保护法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实施后,极大地损害了主要贸易伙伴的利益,特别是原来贸易大国英国的贸易利益。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行反制,在 1931 年 11 月实施了《非常进口税法》,试图通过征收高关税的方法对某些进口产品进行歧视性贸易限制。1932年英国通过了《进口关税法》,规定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从价进口关税。英国还通过帝国特惠制对非领地、非自治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商品施行进口限制贸易政策。英国作为当时的次强大国,其发起的贸易报复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引发了大国贸易战,而且进一步损害了当时的世界贸易体系。

—摘编自保建云《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教训》

材料三   1986年,中国开始了恢复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合法席位的谈判,选择主动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在申请“复关”之前,中国即开始对关税制度进行改革,下调进口关税税率约10%,旨在发挥关税制度对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调节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化,从1982年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1984 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中国经济体制更加市场化和规范化。在贸易制度方面,中国自主选择 GATT 多边贸易规则作为贸易制度改革的风向标。1992 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从根本上冲破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到1999年11月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 WTO 达成协议,应该说,十余年的艰苦谈判也使得中国贸易制度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摘编自张丽娟、冯卓《中国贸易制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荷兰商业帝国衰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萧条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世界意义。
2024-04-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统筹委员会,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1949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成立的非官方国际机构,共有17个成员国,其宗旨是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52年成立中国委员会,是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禁运产品有三大类,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战略产品19944月,巴黎统筹委员会宣布正式解散

——摘编自《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

材料二   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决定从199611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瓦森纳协定》包含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社会主义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摘编自《〈瓦森纳协定〉与美国政府的技术输出政策》

材料三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签署《瓦森纳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瓦森纳协定》的共同点。
(3)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毛泽东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4-03-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