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英国,在家族授产制下,对土地进行经营管理的人只享有有限的经营处分权,不能出让、置换、出租土地。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议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传统的土地法。19世纪中叶,一些议员领导建立了一个要求“自由的土地”的运动,强调土地自由转让的重要性,他们指出:“必须得承担亚当·斯密的责任……应当建立一个争取(土地)自由贸易的联盟。”19世纪70年代,议会中的激进派提出:“应当保障土地承租人的权益,使他们享有充分的改良土地的权利。"1882年《限定土地法》通过,规定“占有土地的终身地产权人享有广泛的出租、出售、改良土地的权利”。

——摘编自咸鸿昌《19世纪英国的土地法改革》

材料二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正式提出了“三权分置”制度,强调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2020年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废除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入市的规定,改变了过去以土地征收原用途来确定土地补偿费的办法,允许已经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

——摘编自西部资源杂志社《近代中国历次土地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土地改革和2008年以来中国土地改革的异同,并评析2008年以来中国土地改革的合理性。
2024-05-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中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许多城市妇女走出家庭,成为与农业相脱离的手工作坊主、雇工或女使。如(贾易)“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氏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九市馆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是宋朝城市妇女从事商业活动的真实写照。她们大多是沿街、上门叫卖的小商贩,或是开中小店铺的店主。城市中还有很多依靠文化与技艺谋生的妇女,《齐东野语》就记载了一位精艺绝妙的女医邢氏。宋朝时期的酒楼上已有一些受雇为酒客斟酒换汤的妇女,还有一种临时受雇的妇女,类似于现代的钟点工。

——摘编自郭宏荣《宋朝市民阶层妇女研究》

材料二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最佳方式并不是进工厂,而是做女佣。以晚清的广州为例,社会对女佣需求量很大,女佣则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她们受雇从事的家务劳动均是以往乡间家务劳动的自然延伸,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且广州地区妇女无缠足陋习,亦不忌讳抛头露面。这时的女佣,与之前的女佣已有本质区别,她们与东家建立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没有或者基本上不存在人身依附与从属关系,成为与女工一样的职业女性,有“广州梳佣”等专门称谓。|当地竹枝词写道:“梳佣光洁小环妖,短短衣装窄窄腰。娜步湛华园外过,花香人影共娇娆。”她们的装束较为时髦,其衣饰装扮甚至被一些大家闺秀仿效。

——摘编自夏坤《晚清广州女佣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基本权益,纵深推进对不合理的婚丧嫁娶习俗、不平等的性别观念的整顿(整治),基层女性不仅摆脱了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限制,而且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发展可能性。

——摘编自彭杨扬《重视基层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后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晚清广州女佣与宋代职业女性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广州女佣群体兴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女性职业选择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应运而生。新公共管理运动更加关注市场导向、企业化政府、政府绩效、竞争外包等,因此“企业型政府”和“以市场为本的公共行政”成为了未来政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随着各个国家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的愈发频繁以及信息时代的来临,它缩小了各个国家间的距离,信息的更新也越来越快。这些深刻地改变了国际形势和各个国家的内部结构,西方国家市民社会的培育不断壮大,后现代社会的公平、平等、民主等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城市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美国,民间性的理事会、志愿性社团等组成了十分发达的社会自治组织系统,他们与城市政府一同参与到城市治理的活动中,并以此形成了网络化的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是城市治理的血液,没有这种血液的流动,城市治理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城市治理取代之前的城市管理成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分支,获得了较快较好地发展。

——摘编自史梦宇《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以南京为例》

材料二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提出了“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的重要论断。全国近700座城市的现代化治理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会整齐划一、先行探索和推动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大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前提。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走的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市民参与”的协同治理之路。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不仅做大“蛋糕”,更不断完善公平合理分配“蛋糕”的机制和手段,让所有群体平等共享城市治理和城市发展成果。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每个人的德行、善举、精神和心灵,通过修身修心和自律反省促进人们规范言行、遵纪守法与社会和谐。在此基础上,同步运用法治、自治、共治、智治等治理方式。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城乡融合治理和大都市圈及城市群的跨域协同治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

——摘编自陶希东《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内涵、挑战与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现代化城市治理的路径”谈谈你的认识。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工作重心的转移,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百万大裁军”自上而下有组织地进行,中国的国防建设和人民军队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人民军队精简整编的过程中,全军开展了积极的政治工作,使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1978年以来,人民解放军掀起了历史上空前的训练热潮和科技大练兵的高潮,并且加强了部队的文化教育。随着国防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逐步实现了常规武器精良化,有限的战略核威慑更加有效和精干。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了13部军事法,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数以百计的军事法规、千余件军事规章,有力地推动了依法治军方针的贯彻落实。人民军队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一大批军事设施改为民用,并直接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百万大裁军”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我国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4-04-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大则国家富强。近代以来的几次科技革命,引发大国兴衰和世界格局调整。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率先建立了现代科学体制。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了技术发明者的热情。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促进了科学家的聚集、科学的进步和科学价值观的普及。最终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强国。但19世纪中叶后英国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经济领域逐渐呈现了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趋势。例如,电机、变压器、二极管等关键性技术发明起源于英国,却最终在德国和美国得到大发展,科技优势地位逐渐被美、德取代。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发明,与德国共同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独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并长期保持全球科技和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既有和英国相似的部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二战后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量优秀人才的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欧美国家的科技封锁和落后于人的现实,中央政府成立中国科学院,并系统地构建起了新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组织全国数百位专家制定《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远景规划》的成功实施,取得一系列成果,满足了国家国防等战略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建立创新体系,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技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通信、高铁技术、中国天眼等一系列科技发明,对科技事业、国防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摘编自魏立帅《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英国成为“经济强国”及“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的原因,并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科技发展的作用。
2024-04-21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苏的科技竞争非常激烈。20世纪50 年代,美国开发了第一台商用计算机UNIVAC-I,苏联则开发了 BESM(大型电子计算机)。之后,双方都开始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了 ARPANET 项目,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先驱之一,奠定了现代互联网的基础。苏联在这方面落后于美国,直到1989年才建成了自己的互联网。在通信技术方面,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之后又不断推进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苏联在这方面也有所发展,但远不及美国。在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美国同样占据了领先地位。

——摘编自卫林《美苏争夺科技领先地位》等

材料二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西欧、日本等先后提出了发展高技术的国家战略计划。对此,国防科工委召开专家座谈会并达成共识:认为按照我国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国防高技术方面,在规模上无法和美苏相比。……要以有限的目标,突出重点,进行高技术跟踪,所取得的成果还要有带动一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1986 年3 月,王大珩等科学家向国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高技术的建议。经过邓小平批示,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1986——2005 年期间,国家累计投入863 计划330 亿元,超过15 万名的科研人员,300 余所大专院校等参与了其研究开发工作。

——摘编自王大珩《从导弹轨道跟踪与测量到“863 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苏科技竞争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863 计划”提出的背景及特点。
2024-03-28更新 | 264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材料一   “二战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较快,铁路亏损严重。美、英、德、法等大量封闭并拆除铁路,不少国家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除美国因传统的内燃牵引不易改造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决定采用噪音较小而不排放废气的电力牵引,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实现了和航空竞争的预期目标,但票价便宜且安全、方便、舒适,铁路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江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千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同时,对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材料三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强调: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2-29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