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年间票号产生。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是晋商在全国贩销商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最早经营这项业务的是西玉成颜料庄,它在北京、天津、四川等地均设有分庄。起初,在京的山西同乡常把现银交给西玉成北京分庄,再凭北京分庄写的信,到西玉成总号取款。后来,西玉成总经理雷覆泰发现这种现款兑拨是一个生财之道,便开始专营这一业务,号名改为“日升昌”。


(1)依据材料一,指出票号的职能。结合所学,说明票号产生的条件。

材料二   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所谓挽外溢以足国者。”1897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


(2)结合材料二,分析盛宣怀办银行的目的。

材料三   1980年4月,邓小平在与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的会谈中提到:“我们很穷,我们同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需要世行帮我们赶上去。”同年5月15日,中国在世行的合法地位正式恢复。

2010年世界银行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世界银行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


(4)结合所学,谈一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2020-08-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如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夜,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一边倒”的主张,……如果不表示这样鲜明的态度,就只能使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社会中得不到任何有力的支持而处于自我孤立的境地。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   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中,有三对关系非常突出。一是重“威”不重“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二是以“义”为先,“义”“利”相兼。 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实现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三是促“合” 反“分”。强调要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朋友国”,在“和而治之”基础上共建周边地区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赵可金《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周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围绕这些重大课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23-08-0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经历了近代列强侵略、国破家亡的苦难与伤痛,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意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20142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摘编自新华网快讯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 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

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将对祖国统一大业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2023-01-0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以下材料:

发展,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的西域,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里职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将“一带一路”战略放在发展的最前沿。“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人民日报网

20175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是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带一路”的合作范围:重点面向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

“一带一路”过去4年的成绩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人民日报》2017515日(第一版)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开辟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3)某些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疑虑,称其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2022-02-2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我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创了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含其中。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摘编自钟声《开放包容,携手发展谋共赢——聚焦"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急剧变化中的当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1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

——1947年杜鲁门国情咨文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共同纲领》(节选)

材料3   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意味着,……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尼克松的演讲(1971年7月)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一段讲话: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4   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第2785号决议

材料5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具有深远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2001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评论



问题
(1)完成“中国走向世界”提纲。
(2)运用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以“和平外交”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活动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 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之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你所掌握的课内外知识,简单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独”。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10 .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胡锦涛总书记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实现的?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