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_____、多层次、_____的外交布局,主要表现:
(1)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关系稳步发展。
(2)按照“_____”理念和“_____”的外交方针,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3)提出“_____”理念,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2023-01-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选择性必修3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一大批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帮助共建国家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为应对发展挑战提供有力支持,为改善民生拓宽了渠道。这表明(     
A.中国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形成D.中国新型发展理念影响提升
3 . 除较早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也将“精准扶贫”理念明确写入其中。这(     
A.表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变革B.重构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向D.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4 . 1978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美国代表布热津斯基时表示:“我方观点很明确,中美正常化的条件是,美国必须与台当局断交、撤军和废约,因为这涉及主权问题……在此前提下,可以同意就正常化问题进行具体的谈判。”这表明(     
A.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B.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
C.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D.中国对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是国际媒体中有关中国形象研究的年度发文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A.对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B.GDP增长与国际形象成反比
C.外交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2022-12-16更新 | 24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借助“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开启了当时举步维艰的中日关系;审时度势,通过“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通过“互通有无”促进了与西欧国家官方外交的建立;提供经济援助,“细水长流,稳步前进”拉近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上述材料表明中国(     
A.积极完善全球治理机制B.不断丰富多边外交的内涵
C.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既表达了中国人“一起向未来”的和平理想,还搭建了中国与世界深度对话的平台。在冬奥会前后,中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外交,进行了深化合作、维护主权等国际问题的讨论。这反映了新时代中国(     
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
B.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发挥超级大国的引领作用
D.代表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2020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方案提出要大幅精简各类重复审批,深化项目审批制度与“证照分离”改革,大幅提高核准审批效率。这表明我国(     
A.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B.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9 . 2005年3月,胡锦涛在对台工作“四点意见”中指出,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我们将进一步陆续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中共十七大报告承诺,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祖国大陆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这些表明(     
A.大陆对台政策体现出“以民为本”的理念B.实现台海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争取岛内民心是实现祖国统一关键因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9年,中央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1992年,党中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202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摘编自王正坤《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变化,并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2022-09-22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练社会转型文明演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