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2023-06-20更新 | 24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2月月球9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年3月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年8月27日,金星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年6月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1966年5月30日-6月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年7月15日       ,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太空技术发展给你的启示。
2023-06-14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2022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2年7月17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在渤海锦州31-1气田成功投用,单井试采气量达31万立方米/天。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使(       
A.我国海洋开发技术领先世界B.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C.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D.渤海成为我国石油主要产区
2023-06-10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纲要上第28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2019年,京张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为北京冬奥会增添了色彩。京张高铁在全球首次全线、全专业采用BIM技术,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列投入运营的智能高铁列车。这一成就体现了(       
A.中国铁路精心探索的工匠精神B.高速铁路拉动了沿线地区经济增长
C.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D.现代交通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实现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使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取得了“文化立国”的历史成就。至1965年,全国已有县级文化馆2598个,城乡影剧院2943个,县级以上图书馆562个,群众艺术馆62个,乡镇文化站2125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机构遍布全国。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当中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走向世界,成为世所公认的“红色经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之路的探索以“文化富国”所体现,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文化成为繁荣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文化富国”还表现在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将“文化强国”上升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总纲与国家意志。“文化强国”的全面实践,意味着党领导文化建设步入了历史新阶段,与近代仁人志士的“强国梦”形成了历史呼应。

——摘编自韩晗《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取得“文化立国”历史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从“文化富国”到“文化强国”的必然性。
2023-06-03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974年,国民党元老商震来大陆探访,叶剑英接见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叶落归根……你是他们的带路人。”商震激动地说道:“我早就想回来看看了……”这反映了(     
A.海峡两岸由对峙转向友好交往B.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C.“九二共识”符合统一的趋势D.“和平统一”方针正式确立
2023-05-28更新 | 27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考前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3年3月10日,我国成功将天绘六号A/B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400颗航天器,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B.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D.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推动
2023-05-23更新 | 296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调查显示,我国2010届本科生毕业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而2019届本科生月收入最高的行业则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     
A.产业转型升级加快B.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C.企业创新能力增强D.基础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23-05-21更新 | 399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倡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目前世界上范围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由中国发起成立、总部设在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到2021年10月,共有104个成员国,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这些组织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     
A.实行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B.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加
C.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
2023-05-19更新 | 26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考(一)历史试题
10 . 央视春晚体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晚:时代的眼睛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一度被视为“靡靡之音”的歌曲《乡恋》在该届晚会解禁播出。1984年,节目首次出现“小品”形式;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作为港台歌曲首次亮相。1987年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的云》、1988年相声《巧立名目》等深受观众好评。

1993年央视春晚开始实行导演招标制。1994年小品《打扑克》把市场经济大潮下正在发生变化的人与事肆意嘲讽,令观众捧腹。1997年《春天的故事》引发全民传唱。进入新世纪,反映北京申奥、抗震救灾、神舟上天等国家大事以及“空巢老人”“大忽悠”等社会现象也以各种形式呈现。2005年开始,央视实行“开门办春晚”,通过众多渠道、面向全国以及世界征集节.目,众多来自民间的节目登上春晚舞台,大众喜好逐渐成为央视春晚选材的重要衡量指标。2011年首次推出网络春晚。

2014年春晚以“欢乐祥和迎新春,同心共圆中国梦”为主题,唱响“中国梦”时代主旋律。2016年出现许多反映中国梦、反贪反腐题材的节目,如《丝绸之路》《是谁呢》等。2019年,技术创新是晚会亮点,实现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4K高清视频结合VR技术向全国转播分会场节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春晚:时代的眼睛”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5-17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四县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