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均出现了农业危机。18751880年间,英国恶劣的天气直接打击了种植业,导致农民歉收,谷物质量低劣。19世纪70年代后,印度、美国、加拿大等成为世界农产品供给的新来源地,在廉价农产品冲击下,许多英国农民因破产而离开土地去城镇或者海外发展。在英国国内,各种税收使农民不堪重负。1854年通过的《铁路与运河关税法》使得美国至伦敦的运货税额比从利物浦到伦敦还低。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耕地面积减少了近四分之一,19251934年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的比重降到了3.19%。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国内消费量的50%,19世纪80年代中期为64%,到1910年,已经达到79.66%。

——摘编自任艳、常伟《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二   


——摘编自常伟、王馨艺《中国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70年代后英国农业衰落的原因,并分析英国农业衰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问题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8-28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2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羁縻府州制度的好处是控制了部族首领就等于控制了全部族,但是如果某些首领背叛或与唐廷发生矛盾,也就变成所属州府的整体行为。东突厥灭亡后,漠北崛兴了薛延陀势力,它试图取突厥而自立,并欲趁太宗东封之际向南用兵,这引起唐朝的警觉,于是唐将在西域设置的都护府体制转用到北部,设置了燕然、瀚海二都护府。都护府的职能是“抚慰诸蕃,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离”。

——摘编自李鸿宾《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

材料二   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使西藏地区从政治、宗教、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心向中原的内驱力。明朝在西藏地区采取了对上层僧俗首领进行普遍封赐的政策,对元朝封任的官员继续承认,使西藏地区各地僧俗首领直接受命于朝廷。针对西藏地区教派林立的现状,明初改变了元朝只倚重萨迦派的做法,封授了一系列的法王、西天佛子、国师、禅师等,以法王为最高僧职,又分封了五个实力强大的政教领袖,使其抚治一方。

——摘编自马啸《明清与西藏政治互动策略之比较》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就多个范畴作出规定,包括中央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香港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对外事务等,落实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摘编自迟福林《中国改革开放全纪录(19782012)》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朝设置燕然、瀚海二都护府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负责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藏地区在明朝时的正式名称。概括明朝政府对西藏地区的治理举措,并分析明政府采取上述举措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立法原则。简析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
3 . 2000年,袁隆平的超级稻研究达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700千克以上的目际,此后,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800千克、900千克和1000千克的奋斗目标,使中国起级稻研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反映了我国(     
A.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精神B.科技水平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C.水稻新品种在各地大面积推广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批准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号“921工程”。从1999年实施第一次无人飞行试验,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功显示出我国(     
A.已经独步世界航空业领域B.国际空间合作能力不断加强
C.自主创新和制造实力增强D.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5 .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D.强化了“澳人治澳”理念
2023-08-18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假期检测(二)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殖民势力东侵和中国传统社会架构内海洋性因素缓慢成长的双重作用下,中国近代海疆观念开始缓慢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海疆观念包括注重海权意识、海防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政治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等全方位、整体性的海疆观念。近代中国在由古代传统单一的海疆观念向近代全方位、整体性的海疆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充满着激烈的争论与斗争,逐渐形成了海陆并重、注重经济利益、维护海上权益、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代海军等积极主动的海疆观念。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加速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变革。

——摘编自李德元《论中国近代海疆观念的形成》

材料二   近年来,海洋问题开始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安全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近几十年的时间内飞速发展,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不断增长,这就造成了我国经济结构越来越依靠海洋通道,同时也使得我国必须加强海外利益维护工作。除此之外,在我国具有管辖权的周边海域中,一些国家为了获取利益经常对我国海洋权益进行侵犯。这也迫使我国必须加强建设海洋强国,借此维护自身的合法海洋权益。随着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已经不断融入国际体系之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利益的内部需求以及外界环境的压力也大大增加,我国必须加强海权建设工作。

——摘编自刘潇湘《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动力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海疆观念形成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动力及意义。
2023-08-17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2天第19题加强海防建设,巩固海防安全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的最初十几年,美国曾提出过国家安全战略、海上安全战略、东亚战略、亚太共同体、“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2007)等战略设想,其中不少涉及亚太海洋问题。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以“改变”为旗帜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提出重返亚太的东向战略部署。奥巴马第一任期的全球战略调整重点在于重返亚太,通过强调美国的太平洋身份,将美国的海洋战略核心放在太平洋地区。奥巴马第二任期的亚太海洋战略在注重太平洋地区的同时,朝着太平洋——印度洋两洋兼顾的方向转变,并在2015年第一次提出了印度洋——亚洲——太平洋概念,图谋从更加宽广的空间和海域范围来打压、围堵中国,从两洋地缘视角谋划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洋战略布局。

——摘编自蔡鹏鸿《美国全球布局下的亚太海洋霸权》

材料二       2013年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一路”建设倡议上升为国家意志。“一路”建设倡议在实践层面上,以沿线各国利益为主要关切,以破解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对外经贸发展水平低下这一困局为落脚点,通过平等互惠的合作,让沿线各国共享本地区发展的红利。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助力沿线各国改善地区治理。

——摘鳊自张中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洋权益维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与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倡议的根本区别。
2023-08-13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等3地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1953年降低43.1%,年均下降0.9%。从单位GDP能耗指标值(GDP按2018年价格计算)来看,由1953年的0.91吨标准煤/万元逐步上升到1960年最高的2.84吨标准煤/万元后逐步下降,20世纪70年代开始又逐步上升后,基本呈现稳步下降态势,2018年下降到0.52吨标准煤/万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能源司《能源发展实现历史巨变 节能降耗唱响时代旋律——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材料二


——据美国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AIAC)相关数据整理


对比两则材料中的信息,围绕“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8-10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稳派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9 . 随着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我国外交事业得到全方位发展,到1989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37个。而到2010年,则达到171个。下列项中,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取得的成果的是(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③中苏两国外交得到恢复   ④“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建立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②④
2023-08-08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10 . 对下列三幅图片所示的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B.中国工业化建设在多个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C.中国在两极格局下实现了科学技术突破发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2023-08-02更新 | 256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