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公元2世纪下半叶的罗马作家米努契乌斯·菲利克斯曾说,“罗马人除了拜自己的神之外,还拜所有的神……刚征服一个城堡,就对这一地区的神灵叩拜起来,无论什么神都拜,甚至设立神龛拜不知名字的神,还拜亡灵”。这一做法(     
A.消弭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B.是罗马万民法实施的结果
C.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D.动摇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2023-11-23更新 | 800次组卷 | 20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公元前8一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据图分析,殖民地的建立(     
   
A.标志着希腊完成了统一B.推动了城邦体制的确立
C.促进了古希腊文明传播D.缓和了希腊的社会矛盾
4 . 罗马帝国伟大的三项工程要数高架输水道、铺设的道路和修建的排水道。其中阿奎亚·克劳狄娅输水道,总长约80公里,其中五分之四位于地下,出了山区之后地面上的结构高达20米,将亚平宁山脚下的甘甜山泉水引入城中。罗马的道路与供排水系统(     
A.彰显了民主政治的体制优势B.成为帝国扩张的强有力工具
C.体现罗马人征服自然的雄心D.成为中西方城市的建造标准
2023-05-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世界史纲》写道:“亚历山大去世以前,尤其是在他去世以后,人们有时间对他进行考虑时,关于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和组织的想法在人们心目中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概念了。”作者意在说明,亚历山大远征(     
A.扩大了希腊文化影响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C.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D.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023-02-19更新 | 81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2023-02-12更新 | 3138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古希腊的斯巴达公民都有资格通过选举担任监察官,他们有权主持公民大会、接待使节、派兵和签订盟约。国王出征时,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见,斯巴达的监察官制度(     
A.巩固了民主共和制B.维护了公民的政治权益
C.剥夺了贵族的特权D.确保了公职人员的廉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他的事业将世界推入了一个新的方向。”“他的事业”是指(     
A.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并东征B.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C.把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D.编订《查士丁尼法典》
2023-01-12更新 | 343次组卷 | 30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如下广告,其中符合史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参观罗马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魅力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佛教主张:“于一切众生身平等心,于一切众生业报平等心。”公元前6世纪,许多低种姓的艺人、剃头匠和工商业者成为佛教信徒,被奉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优波离原本是首陀罗种姓的剃头匠。这说明(     
A.佛教暗含对种姓制度的批判B.佛教的教义脱胎于婆罗门教
C.婆罗门教已经失去社会基础D.佛教受到上层社会普遍抵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