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黑格尔认为,地形条件的不同,影响人民的生产和性格的类型,从而影响各个民族在历史上发生、发展及其所处的地位。他认为,人类历史的地理条件有三种特殊的差别:一是“干燥的高地,广阔的草地和平原”,二是“平原流域——巨川大江流过的地方”,三是“和海相连的海岸区域”。处在第一种地理条件下的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他们的特性是“好客和掠夺”。有第二种地理条件的居民主要经营农业,“在这些区域里产生了伟大的王国,并且开始筑起了大国的基础”。至于第三种地理条件,他这样写道: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大海抉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他们有超过营利和职业而成了勇敢的、高尚的事情。这种超越土地限制、渡过大海的活动,是亚细亚洲各国所没有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一卷导论)

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评论黑格尔的相关观点,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和民族走什么样的道路,对其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走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中西方文明起源不同,但文明是平等的,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始终是历史常态。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各自的社会基础和地缘优势,同样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始终是一个客观现象,文明之间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随着现代化的诞生,人类逐步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孕育的资本主义文明相比,表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截然不同,其特定内涵与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文明所不可能具备的。

——摘编自杨增《《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世界史及其编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编写体现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上,以马克思“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的论断为基础,致力于破除“西方中心论”,力图揭示世界历史从古代的多中心,到近代的单一中心,再到现代和当今的多中心的发展进程。同时,中国历史始终是世界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中国的贡献更加半富多彩和完整。

以近代为例。近代以西方作为中心,共4个单元。欧洲国家依靠强大的实力,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极不合理的状态。这种极不合理的状态,在欧洲内部遭到马克思主义的揭露批判和工人运动的冲击,在世界上遭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坚决反抗。同时欧洲广泛吸收和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

——摘编自晏绍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总体构架及主要线索》

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参考近代部分,联系教材目录,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古代、现当代部分的编写如何破除“西方中心论”。
2023-11-12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世界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文明特点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我国固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中华文明的形成才有了独自发生、多元发展等特点。
古希腊罗马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供给古希腊文明大厦的砖瓦石灰,而古希腊文明表现出对人格、尊严、自由、权利等因素的独特追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民主精神的追求。罗马法的精神支柱是理性主义,适时开放、兼容并蓄是罗马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

——摘编自毛曦《中华文明形成的地理条件分析》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2-09-05更新 | 22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