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分别写出材料一地图上2、4、6三个古文明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2022-05-31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论述题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年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印度《摩奴法典》中有关于丝绸记载。斯里兰卡曾出土有“汉代的半两”信息的货币。东汉时期罗马帝国的幻人魔术师和使者相继来到中国。这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特点B.朝贡贸易是中外交往主流
C.海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D.中外交往的主导者是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中的这一记载,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华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B.加强中日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C.加强贸易往来以促进经济发展D.传播日本文化以实现共同发展
2022-05-07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水槽的海域,有人戏称它为“上帝遗忘在入间的脚盆”。这里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线路示意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3)公元前6—15世纪这一区域出现若干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中,公元后兴起于亚洲的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0世纪前后,唐和大食文献均载有一个情节相似的商人与鲸鱼故事,古罗马史籍也有相似记载,古印度同样有一些情节相近的佛本生故事。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源头在印度,原型是商人与摩竭鱼佛本生故事。这反映(     
A.中华文明文化圈的影响扩大B.地域交流影响多元文明发展
C.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共同性D.古代印度文明的引领性发展
2023-05-24更新 | 64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据历史文献记载,波斯帝国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为核心、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其中,呼罗珊大道成为波斯帝国与中亚、南亚交通的主干道,它与穿越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这表明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     
A.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B.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C.服务于对外军事征服的需要D.开辟了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水槽的海域,有人戏称它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这里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2)列举出公元前6世纪—15世纪这一区域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中,公元后兴起于亚洲的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下列关于大秦的表述,符合此时期的是(     
A.国家达到空前繁荣B.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C.基督教成为其国教D.与中国处于联系隔绝状态
2022-07-08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德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一对鸽子的故事》讲述了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麦子的故事;古印度的《百喻经》里《公鸽和母鸽》的故事记载的是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果子。两个故事的其他情节如出一辙。由此可以推测出阿拉伯地区与古印度有
A.一定的文化关联B.相似的经济生活
C.相同的宗教信仰D.共同的血缘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