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三星堆文化中的许多文化因素来源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如青铜人像、金面罩、金杖等,其造型、艺术风格等文化因素并非来源于蜀地文化,而是对西亚两河流域古代文明一些文化因素的采借。”这说明
A.三星堆文化完全来自于西亚B.中国和西亚的文化已经融为一体
C.西亚的文化比古代中国发达D.不同地区文明存在着交流和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共有22个字母,并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种“字母文字”指的是
A.甲骨文B.楔形文字C.象形文字D.腓尼基字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反映了当时(     
A.相互学习、多元一体B.创立制度、彼此借鉴
C.人口流动、融合发展D.依据大河、农耕为主
4 . 世界最初的文明主要发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反映出古代文明
A.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B.建立完善的国家机器
C.相互间处于封闭隔绝状态D.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
2021-09-06更新 | 601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能力提升课时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课时训练(基础巩固+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赫梯人的冶金技术曾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王国,亚述人依靠着这一绝对优势,一度横扫了整个近东地区。这反映了
A.铁器技术推进社会制度变迁
B.生产力的传播推动民族扩张
C.文明传播导致战争频繁发生
D.对外征服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文字是一个文明的重要标志,下图是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表(缺失)。下列各项中,对该表补充完全正确的是

                      字母文字起源与演化
A.①拉丁字母②腓尼基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B.①腓尼基字母②阿拉马字母③拉丁字母
C.①阿拉马字母②拉丁字母③腓尼基字母
D.①腓尼基字母②拉丁字母③阿拉马字母
2021-02-10更新 | 1030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这反映了当时
A.希腊的医学发达先进B.波斯人生活丰富多彩
C.东西方文明交流发展D.希腊人的创造力丰富
2021-02-02更新 | 1363次组卷 | 39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代埃及文明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这些文明的扩张
A.推动了城邦国家的发展B.扩大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C.促进了行省制度的完善D.形成了统一的社会风俗
2020-09-09更新 | 540次组卷 | 16卷引用:周周清01(第1-2课)-【周周清】高一历史随堂小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既有和平交流也有武力冲突。下列各项中有一项明显与其他交往方式不同,它是
A.腓尼基文字的发明与传播B.伊苏斯战役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罗马征服地中海
2020-06-30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基础巩固课时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课时训练(基础巩固+能力提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渡,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郊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


(1)阅读并分析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2)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这种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