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9 道试题
1 . 世界文明交流、发展与进步

材料一   (古代中西亚地区,关于中国,流传着桃花石(taugast,有人认为是拓跋的音译),桃花石是一座著名的城市,距被称为突厥的人的地区约2400公里,桃花石的首领被称为“太上”,他们从事贸易方面具有极大地规模和便利,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金银。桃花石以一条大江为界。从前,这条江将隔岸遥遥相望的两大政权分隔开了。其中一个政权尚黑衣,另一个尚红衣。到了相当于摩里士皇帝(拜占庭君主,582602年在位)的统治时期,那些穿黑衣者越过了大江,向那些穿红衣者发动了战争。他们成为胜利者并建立了自己的霸业。在桃花石,随处可见产丝的蚕虫,色彩斑斓。桃花石人在驯养这类小动物上颇传技艺,并竞相为之。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等

(1)结合所学,推测材料中反映的古代中国的任意两则史实,你如何看待这则传说。

材料二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5一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浓、三权分立等原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三个角度(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11-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1世纪,在早期大帝国兴起的同时,雅利安人的活动范围从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古希腊人的殖民据点也几乎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材料主要反映了(     
A.早期文明的扩张潜能B.农耕文明的制度优势
C.欧亚文明的多元互补D.文明交流的武力方式
2023-10-27更新 | 16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说:“东方民族的阿拉伯数字、指南针、火药和纸等,曾给西方文明以决定性的影响;伊斯兰文明与西方长达数世纪的交流,给中世纪欧洲在数学、科学、医药和农业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不同类型的文明,既有其独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又有许多人类共同的东西。”该学者意在说明(     
A.文明碰撞促进区域间文化的交流B.人类文明统一性和多元性并行不悖
C.古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同源性D.地中海阻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图上的文明史(见下图)


   

材料二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晚期,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建立了400多处殖民地。从过程看,海外殖民通常先由某一城邦发起,它通常被称为母邦;母邦把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这一家国被称为子邦-殖民城邦。殖民城邦和母邦在政治经济关系上是平等的,所有子邦都是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和希腊本土诸邦类似。于是子邦和母邦、殖民地区和希腊本土之间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希腊的商业贸易受惠良多。广泛密切的贸易联系还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构成了一个海洋与大陆交错、东方与西方联结的前所未有的地中海最大贸易圈和经济圈,这远远超过了公元前2千纪爱琴文明的规模。这个更广阔的活动天地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对希腊城邦的影响也是很积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发展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以“文明的交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26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而随着新商路的开辟,来自不同文明的个体愈发频繁地踏上彼此的版图,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动力。区域文明间的互联互通,全球文明间的包容并蓄为新思维、新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6 . 人类文明本多样,世界文明皆平等,交流互鉴促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已开始与阿拉伯人通商,从而形成各自对对方形象认识的雏形。艾布·阿提凯转述穆罕默德的训示说:“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书籍中,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商人们公正、守信,人们心灵手巧,精于手工艺品。马斯欧迪曾描述“中国国王最注重体察民情和善待士兵”。从第一本记载中国的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成书于851年)一直到阿拉伯地理学走向衰落的13世纪完成的《伊本·白图泰游记》,阿拉伯人对于中国的描写从未中断过。伊利汗国时期的历史书、地理书等作品中关于中国的记载,呈现出突破性的进步。不过,他们曾描写中国的鸡比鸵鸟还大,把所见到的一切精美的手工艺品都称为中国产的。

——摘编自郭筠《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研究》

材料二   2001年,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成立,针对阿拉伯国家开展民间友好工作。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新的双边合作机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2006年,首届阿拉伯艺术节在中国举行,成为中阿合作论坛之下中阿文化交流、文明时话的重要机制。2014年,中阿双方确定2014年和2015年为中阿友好年,并倡导中阿共建“一带一路”。

——摘编自刘少华《走在古今丝路上的中阿交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文献中出现“中国形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时期阿拉伯地理相关文献所记述的“中国形象”的特征。
2023-10-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史学家齐世荣说,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他意在强调(     
A.殖民扩张是不同文明交流的前提B.商贸往来极大推动文明交流
C.帝国扩张推动整体世界的到来D.文明交流离不开战争与和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分析欧洲文明进程得出这样的结论:一般说来,处于优势或强势地位的文明的影响便比较大,反之,影响力就比较小。这与一个民族的实力也应该是成正比的,因为实力强的民族易于使自己的文明传播出去。但是文明自身的生命力归根到底是看它是否对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因此,一个单凭实力强大而不具进步的文明的“民族”或“群体”,它的落后的文明终归会被先进的文化所“吞噬”、所“同化”。以下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波斯征服了巴尔干半岛,希腊传统的制度被波斯继承
B.阿拉伯帝国征服了西亚,西亚文化被阿拉伯帝国吸收
C.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希腊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罗马
D.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中原文化深深融入游牧民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腓尼基人在当时已使用音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腓尼基字母。据如图可知,腓尼基字母(     

   

A.成为世界各种文字的源头B.依赖统一帝国的强力推行
C.是亚非欧文明交流的工具D.促成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出发时,其身份是马其顿国王,不久后成为希腊联军统帅。经过十年征伐,他的国家的统治区域扩展到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还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他每到一地就自称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求人们向他行匍匐礼。亚历山大的统治基本上沿袭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但由当地人担任的总督一般只管民政,军队和财政另由马其顿人或希腊人掌握。他在埃及拜谒阿蒙神庙,为女神伊西丝建庙;在巴比伦向当地的主神马都克献祭,下令重建被毁的马都克神庙。他在远征中亚时与当地贵族女子罗克珊结婚,同时,他的80个战友也采用波斯礼仪与当地贵族的女儿结婚。他的远征军中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拿破仑当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1805年,拿破仑击溃第三次反法同盟,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占据了莱茵河左(西)岸及许多小邦国。在那里,他赶跑了封建的王公贵族和主教,取消了各种徭役和封建贡赋及教会的什一税,消灭了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宣布公民享有平等与自由。后来建立的莱茵同盟,有16个邦国加入。他们普遍实行了资产阶级改革,推行了《法国民法典》。同时,拿破仑还使德意志由三百多个分裂的小邦合并成为30多个大邦。正如恩格斯所说:“拿破仑清扫了德国的奥吉亚斯牛圈,修筑了文明的交通大道。”

——摘编自张淑贤《略论拿破仑战争的国际影响》


(1)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拿破仑对外战争产生影响的异同。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战争与文化的交锋”为题,结合世界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11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