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欧封建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欧洲的庄园中,农奴身份的主要标志是承担雇工劳役。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大量的手工业品进入庄园,领主迫切需要大量的货币购买城市输入的精美手工业品,于是改为征收货币地租。货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于13世纪末叶逐渐流行起来,黑死病后发展尤为迅迷。劳役折算成一笔固定的货币后,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土地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有什么区别。13世纪以后,大量农奴涌向包括英国伦敦在内的一些城市,庄园制度加速瓦解。挣脱农奴制枷锁的农民,同新兴市民阶级一起,把社会分工和交换活动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社会交往关系。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庄园货币地租盛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瓦解产生的影响。
2023-10-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衰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由于王权一度衰微,加之社会文化落后,法律十分混乱,而司法更是混乱不堪。……国家司法权衰落之后,通行的是封建的司法制度。按照西欧的封建原则,每个自由人都可以召集他的封臣组成一个法庭,以处理封臣间纠葛,处分违法者并收取罚金。……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据庄园法庭记录来看,法庭所处理的大量案件是有关农奴之间及农奴与封建主之间的,其中很多是保护封建主利益的。

——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的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了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

——[美]汤普森《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022-05-1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第一个结果,就是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大分工所带来的结果之一便是社会大分裂,即分裂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第一次社会大分裂经历了一个过程,最初出现的是家长奴役制。因为私有制的出现引起了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而原始公社制度的解体是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开始的,父权制的大家庭又逐渐分解成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由于奴隶主与奴隶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必然激起奴隶的反抗斗争,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军队、法庭、监狱的暴力机构,这种阶级统治的工具就是奴隶制国家。

——摘编自孟令国《论”基本经济规律”

——文明时代:奴隶社会》

材料二   西欧封建制是一种以社会契约关系为基础,把权利的分配和土地的分配联系起来的等级责任制。采邑分封是一种自上而下层层分封的土地封受制度,即从国王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分,由大贵族到小贵族,最后再到农民。领主在其庄园内,将较好的土地作为自营地,由农奴以服劳役形式耕种,收获归领主所有;其余土地作为份地,租给农奴。领主对农奴行使独立的政治统治权、司法审判权、征税权,并拥有自己的军事武装,实际上并不受国王或其代理人的管辖。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垄断了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救赎原罪的神学、禁欲主义的道德,为西欧确立封建的政治、法律和伦理道德秩序,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编自钱双逢戴宏冷树青《西欧封建社会的多元结构及其开放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奴隶社会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封建制度是一种政府的形式,一种社会的结构,一种以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

材料二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2021-03-03更新 | 1458次组卷 | 3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仆人,领有采邑的家臣。臣下愿竭忠尽智,不顾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   日本大化二年元旦,发布改新诏书;诏书由四条组成:凡皇室贵领有的土地和人民一律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国家给贵族以“食封”和“禄”。(3)划分京师及地方行政区选任各级行政官员。整顿军事、交通制度(编制户籍、计账,行班田收授之法、统定租额。(4)废除旧赋役,统定庸调额。

——武安隆《浅论大化改新》

材料三   12世纪80年代,镰仓幕府模仿血缘、家族结成的主从关系被称为御家人制度。这种主从关系不只是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道义之上的,并与祖辈以来的同族观念、血缘观念等相结合。室町时代将军与守护大名并没有建立主从关系,他们只是一种联盟的关系,而真正结成主从关系的则是各守护大名及武士团内部的武士。这些武士团与室町幕府建立的只能是一种间接的主从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社会从政治、经济及思想是如何统治确立的?
(2)阅读材料二,指出这次改革的时间、名称、哪位天皇?简述日本改革是如何学习中国唐朝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的封建制度的名称?谁建立的?名义上最高统治者和掌握实权是什么人?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日本主从关系和西欧封君封臣关系的相似之处,(照抄材料不得分)并从宏观视角分析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
2021-04-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契约精神是西方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推动西方文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材料二   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和身份社会的瓦解,欧洲17——18世纪的契约出现“从身份到契约”的新变化。西方近代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它一方面批判了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同时又补充了理性主义原则,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看重分析了从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典型用法,是用以解释为什么人应该服从国家、法律或主权体。

——【英】约翰.麦克里兰著,彭淮栋译《西方政治思想史》(上)


(1)依据材料一分析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17——18世纪西方“契约论”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   西欧的庄园经济,是一种典型的土地与人身依附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农奴制经济模式……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本来就使农奴缺乏劳动的热情……更加无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迫于生活的压力和为领主服劳役以及缴纳地租的多重负担,很多庄园的农奴经常出逃……寻求新的生活。

——冯正好《论中世纪西欧的农业》

材料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自14世纪初起……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改为出租经营,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人身自由……庄园趋于瓦解。

——肖翠松《试析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瓦解的经济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关系”确立的基础并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庄园经济的特点。列举出庄园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很多庄园的农奴经常出逃……寻求新的生活”的方式。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西欧地租交付方式和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指出引起该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拟定一个主题。
2020-09-29更新 | 34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搜集图片和文献等各种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往往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为某校高一某班学生搜集的中世纪西欧和美洲的图片和文献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因为祭司告诫他们,世界经常处在被洪水淹没、尤其是太阳熄灭的危险之中。因此,需要用人来献祭,以抚慰天上的神灵。但是,这一做法使阿兹特克人陷入一个真正的恶性循环之中:为防止普遍的灾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献祭用的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进行成功的战争,但转过来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得到献祭用的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的西欧和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国家的政治、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