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欧封建庄园及封君封臣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从11世纪“城市兴起”至18世纪工业革命的7个世纪间,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不及工业革命后一个世纪的成就。在封建农奴制下,农奴没有人身自由、迁徙权利和婚姻自由,也没有择业权利,农奴大部分时间须为领主服劳役以及在自己份地上进行农业劳动,不能自由从事庄园手工业等其他生产活动。大多数农奴基本上被固定在份地或领主自营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尽管英国中世纪也出现城市兴起,不过当时的城市人口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并未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许多市民仍然在城市边耕种一小块地,还要向领主交纳继承税和承担一定的劳役。可见,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城市化,同低水平的农业生产力相适应的。在工业革命以前,土地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种生活生产资料,还具有某种社会和文化的象征意义,每一块土地都记载着家族的历史,印有家族的名字。拥有土地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符合封建农本社会正统观念。

——摘编自谷延方《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制约因素》

材料二   统计资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头3年间,有300余万农民进城就业,占同期城市就业人数的30%。1957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了24.4%。于是,1960年年底,中央不得不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实行企业的关停并转,精减大批城镇职工返回农村,实行“逆向转移”。从1979年到1997年的18年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并在主要以乡镇企业发展为主渠道的这次转移过程中,呈现出自发转移的特征。2002年中共中央2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对进城农民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并要求各地认真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进城务工劳动力的劳动合同管理,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摘编自兰荣禄《新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轨迹与现实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1-18世纪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记载:“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

史料二 公元前1525年制定的《赫梯法典》第164165条规定:“若某人去抵押并发生了争吵,或者掰碎了献祭的面包,或者打开了酒坛,他要交出一头羊、10片面包、一个容器的啤酒……”

史料三 只有当领主售卖他的啤酒或葡萄酒两周之后,农奴才能售卖自己的啤酒或葡萄酒。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理性时代》

材料二

①公元前6000年,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过那时的啤酒并没有丰富的泡沫。

②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伦人中得到了普及,他们用啤酒来招待客人,还用啤酒制作药物。希腊人也非常热爱喝啤酒,他们从埃及人那里学会了酿制啤酒的方法。

③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中,已有关于啤酒的详细记载。

④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了高度发展。公元前196年左右,当地已盛行啤酒酒宴。啤酒的酿造技术是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的。

⑤公元4世纪时,啤酒传遍了整个北欧。啤酒种类开始变得丰富,其中英国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酿制而成的蜂蜜酒比较有名。英国出现的一种黑啤酒也非常有名,与现代的黑啤酒已经很相似。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大公威廉四世发布《德国啤酒纯酿法》,规定啤酒只可以啤酒花,麦子,酵母和水做原料,同时是最早的食品法律。

19世纪,有了冷冻机,人们开始对啤酒进行低温后熟的处理,这一发明使啤酒冒出了泡沫。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成为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啤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啤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新模拟(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0~11世纪,西欧封建主之间的封君封臣关系已成为普遍现象。演变到后来,两者之间关系的确立,逐渐发展出一套比较独特的仪式,即臣服礼。一般而言,在举行臣服礼之时,封臣要跪拜封君,置其双掌于封君之手,并宣誓成为封君的附庸,有时还附带有封君和封臣之间的亲吻礼。由此可见,臣服礼的核心在于强调一方对另一方的依附,因而对于投靠的一方而言,执行该项礼仪显然是一件有损颜面的事情。所以许多封臣,特别是那些势力比较强大的封臣,通常都不愿意向封君行臣服礼。历史上也不乏其例。据记载,当法王查理三世最终决定将塞纳河口一带的地方封赐给早已盘踞该地的北欧海盗首领罗洛之时,依照礼节,罗洛本应向法王行臣服礼,但后者认为该仪式有损尊荣,因而拒绝执行。通过礁商,双方达成协议:罗洛让自己的一位武士替他行臣服礼。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二   1022年布卢瓦公爵厄德在致其领主法国国王罗伯特的一封信中清楚地表明了封建主的心态。布卢瓦公爵在得知国王将通过一次法庭审判来剥夺他的采邑时,拒绝出席受审而代以致信国王以示抗议。他在信中称:“……任何人都会认为我配得上继承(财产)。至于我从你那里领得的采邑,很明显它不是你以国王身份而拥有的,而是我感谢你的恩宠从我的祖先那里继承而得到的……真的,我为什么不能去捍卫我的自尊?我要求上帝证明我自己的灵魂,我宁可死得光荣而不愿生活没有自尊。”

——摘编自计秋枫《论中世纪西欧封建主义的政治结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臣服礼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影响。
2022-07-01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屋大维征服埃及后,罗马帝国就把埃及视为帝国的“粮仓”。埃及的农业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据记载,在公元1世纪,埃及每阿路尔(0.275公顷)的农作物产量为10阿特巴(400公升),但在公元2世纪,每阿路尔的农作物产量为12阿特巴,超过同时期的希腊等地。在凯撒时期,罗马城每年有四个月的时间需要埃及的粮食来提供补给,而在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罗马对埃及粮食的依赖更进一步的加剧,埃及每年向罗马提供100多万吨的小麦。除小麦外,这一时期种植的其他产品,还有大麦、葡萄、橄榄、大蒜、洋葱、卷心菜等。如果没有埃及所提供的资源,罗马的城市就会没有粮食供应并且难以维持下去。

——摘编自罗琦《繁荣背后的危机:罗马和平时期的埃及农业状况》

材料二   庄园是有组织有管理的大生产组织,它的存在解决了在外族入侵、内部战乱的环境下继续农业生产,维持社会消费供给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庄园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在管理良好的庄园生产中,三田制、轮犁、马耕等先进农作方法、制度得以发明、应用与改进。庄园经济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保障,它至少使农民取得了若干生活上的主要必需品。

——摘编自郭应霞《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经营管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和平时期埃及农业繁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总结西欧中世纪庄园制度的意义。
2023-05-09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封建社会的一些认识,封建主义、封建社会有无普遍性的争论,在国际史坛上一直持续不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在中国并不陌生。《左传》僖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分封大约是把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都分赐给受封者,即所谓授民授疆土。诸侯还可以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下一级的卿大夫,于是以土地为枢纽,形成统治者之间的多层等级链锁。他们彼此之间互有权利义务,主要是受地者要向赐地者纳贡服役(包括兵役)。无论对于西周封建以何种解释,但它是中国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政治制度则是没有疑问的。

——摘编自马克垚《关于封建社会的一些新认识》

材料二   在西方,封建主义(feudalism)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包含着一些基本的观念:首先,统治权是属于任何一个采邑拥有者的特权,但这种特权意味着一些十分明确的义务,违背这些义务就可能导致采邑的丧失。其次,一切政府都是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只要任何一方违背契约,另一方就不受义务的约束,有权采取行动加以纠正。第三,封建主义是建立在有限君主权这一思想上的,不管谁是统治者,封建主义反对绝对权威,根据封建理论,任何统治者都没有权力制订法律,法律是习俗或上帝意志的产物。

——摘编自王越旺《西欧封建新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封建”内涵,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封建主义”的特征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