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阿拉伯哲学思想的大量传播,最终引发了希腊自然哲学在西欧的研究热潮,带来了与基督教义相悖的“异端思想”,促成神学信仰的裂变,并在世俗大学中广泛传播。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A.影响了欧洲思想解放B.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C.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D.是西方文化的源头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欧中古时期的乡村,农奴不是当时农村中的大多数居民,甚至也许不占多数。在农村中除了农奴以外,还有大量的各种依附农民以及自由农民。大体说来,农村农民可以按其财产状况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是少数富裕农民,占有较多土地、牲畜、农具,过着优裕的生活。中等农民是生活还过得去的农民,其中农奴身份的最多。下等是土地太少、不足维生的农民,身份有农奴也有自由人,这部分人的数量在农村中相当多。

——摘编自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二   农民是乡村人口的主体,包括自耕农和佃农两种。前者拥有少量地产,承担国家赋税,虽终年劳作,尚难维持生计。后者租种他人土地,往往由地产主提供种子和耕畜,租额高达收成的4/55/6甚至6/7。哈里发时代,官府极力使农民固着于土地,以求保证稳定的赋税来源,但农民往往不堪重负,弃田出走。官府采取多种措施追捕和遣返流入城市的逃亡农民,实行身份确认制度。9世纪以后,许多自耕农因不堪重负,被迫将地产寄于贵族名下,求得庇护。

——摘编自哈全安《阿拉伯封建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古时期西欧农民与阿拉伯帝国农民的身份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古时期不同地区农民身份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2023-02-04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欧、非三大洲,他们不仅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还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他们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各民族间的融合B.核心作用是保存东西方优秀文化
C.以伊斯兰教经典为灵魂D.体现出吸收与创新相结合的特点
2022-12-29更新 | 3267次组卷 | 5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学术机构智慧馆,下辖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活动。在这里收藏了数万册希腊文、古叙利亚文、梵文、希伯来文等著作,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提供了典籍和人才。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A.推动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B.实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
C.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D.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
2022-12-04更新 | 1273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该论点依据的是( )

A.印欧人的迁徙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C.阿拉伯人的扩张D.蒙元的南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