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历史上形成的亚洲儒家文化圈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中华文明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雄姿。汉字伴随着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南被越南,形成汉字文化圈,又称“儒家文化圈”。考察某一文化圈的形成,固然要从一定的社会着眼,也要从文化的载体——具体的人出发。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一方面是为了输入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同时也是为了进行朝贡贸易。“遣使来朝,因请儒士授经。诏四门助教赵玄默就鸿胪寺教之……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二     先秦时期的一部文献提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个都城设计原则为历代王朝所遵循,并远播海外,为周边的亚洲国家所接受。所以在广大的汉文化国内,出现许多中国式的城。朝鲜历史上曾经为中国的藩属国,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李氏朝鲜的景福宫得名自《诗经》“君子万年,介尔景福”,其正殷勤政殿是举行仪式以及接受百官朝会的地方,地基明显高于其它宫殿。

——据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等整理

材料三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与西方文明的输入,儒家文化圈既有格局发生裂变。在中西文明的大碰撞中,“中弱西强”的现实动摇了中国作为儒家文化圈核心的地位,中国展开了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历程。

——摘自曾光光《近代以来儒家文化圈的裂变与走向》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从“人”的角度,分析儒家文化圈在唐朝逐渐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说明景福宫如何体现儒家思想。
(3)近代以来,包含儒家文化圈国家在内的众多亚洲国家“向西转”时也逐渐“觉醒”。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从思想解放潮流的角度,简述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历程。
2022-05-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