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日本人崇信天皇是神的后代,且神没有姓,因此天皇及皇亲都没有姓。大化改新以后,天武天皇对全国的氏姓作了重新的改订,制定了“八色姓”,把皇亲血统的氏族列为八姓之首,和其他氏族加以严格区别。这一举措旨在(     
A.维护贵族统治秩序B.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D.完善官僚政治制度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603年,圣德太子制定了以儒家德、仁、礼、信、义、智为中心的冠位十二阶,次年的《十七条宪法》明确了君臣关系应是“君言臣承”。40多年后,孝德天皇的太子陈述了“天无双日,国无二王”的立场,确定天皇受命于天。这说明日本儒学(       
A.由人文价值转向实用工具B.强调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
C.弘扬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D.完成了本土化的思想转型
2023-12-05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主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     
A.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B.进入幕府统治政治时期
C.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D.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
2023-11-18更新 | 529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下列能体现“达到高峰”的史实是(     
A.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B.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C.贵族和庄园领主豢养大批武士D.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统治
2023-11-09更新 | 370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4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行政体制与日本大化改新】

材料一 唐承隋之后,在塞外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如唐太宗曾任命当地部落首长为都督、州、县之长官,实行直接统治,但地方社会有着自立的势力。在平定隋末动乱之后,唐朝逐步排除内部地方社会与中央相抗因素。在中央把三省作为中央政治的核心机构,其渊源当是汉魏时期的近侍之官。贞观年间,三省长官犹如宰相,位高权重。三省间互持均衡,并与皇帝相持,所谓门下省的封驳之权堪称典型。在这里,三省的地位显示出了不同于皇帝家产官僚的一面,它在君臣共治的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这种官衙一员,贵族个体可以说拥有一种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性质。

——摘编自【日】谷川道雄《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孝德天皇即位后,于646年颁布《改新之诏》,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奴隶社会体制的“部民制”,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公民每六年收授一次班田,凡领“分田”者交土地税(租);每年到京城服徭役10天,交纳手工业品(调)。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设二官(神祇官和太政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行政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汉唐中枢决策机构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化改新在政治制度方面与贞观之治的共同之处。
2023-05-27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历史上曾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下列文化成果的形成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有(     
①片假名   ②平假名   ③神道教   ④法隆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0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7 .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禅宗直截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提供武士信佛即可得救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就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有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则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它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代表地主阶级主张王政复古与代表拥护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

——摘编自李甦平《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专制主义态度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视汉语之外的外国语言文字为“夷语”,而学习“夷语”即“非王之道”,显示出很强的鄙夷色彩及排外心理。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惨遭战争之痛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60年代,在与西方列强的频繁交涉中,清政府苦于“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不得不痛下决心仿照清初俄罗斯文馆教习之例开设外语学校。

——宁建花等《从“西语”到“西学”》

材料三   传统中华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的深刻裂变,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开始的。在作为《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陈独秀高调揭示新文化六大纲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大纲领,无一不是以近代西方为坐标;无一不是将近代西方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泛滥、工业文明的确立而产生的部分观念与制度,视为中国必须原封不动照样复制的目标模式。

——姜义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在日本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设外语学校的思想文化背景,列举当时开设的一所外语学校。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化共同体”在近代裂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2023-03-26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地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重庆九龙坡·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在明代(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在东亚国际交流中有强大影响力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2023-01-10更新 | 1152次组卷 | 20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以下属于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是(     
A.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B.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C.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D.模仿中国汉字创喃字
21-22高一上·江西上饶·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A.幕府统治B.倒幕运动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