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承隋之后,在塞外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如唐太宗曾任命当地部落首长为都督、州、县之长官,实行直接统治,但地方社会有着自立的势力。在平定隋末动乱之后,唐朝逐步排除内部地方社会与中央相抗因素。在中央把三省作为中央政治的核心机构,其渊源当是汉魏时期的近侍之官。贞观年间,三省长官犹如宰相,位高权重。三省间互持均衡,并与皇帝相持,所谓门下省的封驳之权堪称典型。在这里,三省的地位显示出了不同于皇帝家产官僚的一面,它在君臣共治的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这种官衙一员,贵族个体可以说拥有一种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性质。

——摘编自【日】谷川道雄《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孝德天皇即位后,于646年颁布《改新之诏》,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奴隶社会体制的“部民制”,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公民每六年收授一次班田,凡领“分田”者交土地税(租);每年到京城服徭役10天,交纳手工业品(调)。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设二官(神祇官和太政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行政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汉唐中枢决策机构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化改新在政治制度方面与贞观之治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朝三省六部制建设对当代国家政治建设的启示。
2023-04-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4月段测(五)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18年,唐朝取代隋朝。当时,日本留学生已在中国留学二三十年。他们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他们创办学馆,宣传唐朝典章制度,抨击部民制陋习和政治腐败现象,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的首脑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都曾就教于他们,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制定了改新方案的蓝图。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古代史(下)》

材料二



材料三   《苏莱曼东游记》(成书于公元9世纪)又名《中国印度见闻录》,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足迹遍布穆斯林世界,于1347年到达中国,他的游记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世界多种文字。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一千零一夜》的影响。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的说法,成为意大利诗人但丁《神由》的先驱。……亚里士多德等人本是西方古典哲学家,可是在他们的著作被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前,西方几乎没人知道他们是哲学家。

——《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留学生在推动日本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2)阿拉伯文明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归纳其对欧洲历史、文化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认识。
2023-03-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