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在这种制度(种姓制度)下,个人的地位不是由个人的成就所决定,个人通过努力改变地位的例子虽然不是没有但极其困难。地位的评价标准是礼仪性而非经济或政治性的。”这说明种姓制度
A.阻碍社会进步B.推动阶层流动C.有利长治久安D.促进经济发展
2 .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
2021-06-22更新 | 63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701年,日本政府颁布《大宝律令》,规定制作衣服要仿照中国式样,宫廷朝服也要模仿唐代朝服;不久又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因为中国中原人自周代以后都是向右掩衣襟。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服饰开始影响世界B.日本以唐服为文明象征
C.中国传统服饰基本定型D.唐服推动了日本封建化
4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能否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7世纪中叶,日本曾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实行改革。下列对这一改革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D.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代的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
A.笈多帝国征服了北印度B.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C.婆罗门教演变为印度教D.穆斯林成为印度主要人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