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646年,日本政府颁布诏令: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改为公地、公民,豪族则由政府发给“食封”;建立户籍和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根据租庸调制,实行统一的新税制。上述改革措施(       
A.削弱了武士集团的实力B.促成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C.推动日本庄园经济发展D.巩固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719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4届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中日关系的对等
2024-02-20更新 | 341次组卷 | 57卷引用:江苏省兴化市文正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历史试题
4 . 16世纪中后期,丰臣秀吉征用地方武士和豪农组建自己的武力支柱,将自己的亲族和心腹武士提拔为大名。通过大名的配置原则、变大名的领地为丰臣秀吉的“恩领”。这一举措(     
A.扩张了德川幕府的势力B.导致中央集权制瓦解
C.为侵朝战争积蓄了力量D.意在削弱天皇影响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大唐西域记》对印度四大种姓的记载与古印度《梨俱吠陀》相比较有较大差异(如下表所示)。这一差异源于(     

《梨俱吠陀》
(成书于公元前1500—前900年)
《大唐西域记》
(成书于公元646年)
婆罗门祭司净行(祭司)
刹帝利武士王种
吠舍农民商贾
首陀罗奴隶农人
A.阶层固化有所打破B.等级差异的制度化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种姓制度长期存在
6 .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受中国影响至深。646年的大化改新模仿中国____的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____”处应填入的是(     
A.秦汉B.魏晋C.隋唐D.宋元
7 . 通过考古发现,在吠陀时代,印度人懂得了人工灌溉和施肥,并出现了牛耕;农田做有畦沟,与灌溉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天文历法知识也产生和发展起来。这说明(     
A.水利灌溉决定经济态势B.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C.印度农业重视精耕细作D.生产摆脱自然条件制约
2024-01-26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如表所示为公元5世纪至8世纪日本天皇继承情况。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继承方式子承父位弟承兄位兄承弟位弟承姐位子继母位孙继祖母位侄继姑住
人数/人71011121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政权结构不稳定C.天皇统治井然有序D.封建化改革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大化改新以失败而告终B.传统政治势力影响犹存
C.贡举制是选官主要途径D.人才选拔趋于公平公正
2024-01-11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