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6世纪,在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的是(     
A.古代巴比伦B.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希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701年,日本制定《大宝律令》,规定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国学,各置博士、助教,招贵族子弟,授以儒学经典,其中《论语》和《孝经》作为必修科目。757年,孝谦天皇下诏,令全国每家必备一本《孝经》,奖励“孝子”“贞妇”。以上史实说明日本儒学(     
A.成为日本官方统治思想B.逐步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
C.地位超越佛教影响巨大D.成为一般人进阶的敲门砖
2023-06-08更新 | 721次组卷 | 12卷引用:专题11 中古时期的世界-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题源解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笈多王朝灭亡后,印度在7世纪建立戒日王朝。戒日王朝宣布土地国有,分配给臣属和封国。臣属的封地称采邑。各封国也把土地分给下级贵族作为采邑。最初的封地以禄田的形式存在,以后转为世袭领地。这表明当时的印度(     
A.雅利安进入北部地区B.奴隶制王朝开始兴起
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D.进入到封建社会形态
2023-05-30更新 | 947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阿育王武力统一印度后,在帝国境内的主干道旁树立了一些大型圆柱并把公告、法令雕刻其上。如发掘于德里北边密拉特城的“阿育王柱”就写道“朕思虑如何造福百姓,不惟朕之亲属及首都居民,要滨江百姓亦能蒙受恩泽”。通过这种方式,阿育王的统治思想传播到整个印度。由此可知,阿育王统治时期(     
A.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国家B.国家治理手段不断发展
C.多元文化实现高度融合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2023-05-29更新 | 734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湖南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学者指出,日本“武士与下属建立主从契约关系。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即认同下属拥有土地等权利,同时给予其新的权利,并对下属加以保护。另一方面,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这种“契约关系”(       
A.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B.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状态
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2023-05-29更新 | 696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江苏卷02)-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朝鲜王朝组织编撰了《高丽史》,该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高丽史》不仅记载了高丽王朝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保存了中国和朝鲜半岛交涉的表笺、奏章等史料。据此可知,《高丽史》(     
A.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B.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
C.记载了西汉时中朝间的往来D.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2023-05-21更新 | 510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印度教开始摆脱只属于某一特定地区之中特定阶级宗教的狭隘属性,发展成为拥有众多信徒、真正代表印度的宗教,它包罗南亚次大陆所有的宗教派别、哲学思想、信仰观念,并无统一经典,也没有绝对必须信奉的神灵,信徒只要尊敬婆罗门,理论上接受吠陀经典即可。这体现印度教(     
A.继承了以往婆罗门教的开放包容性B.传播方式兼顾时代变化和文化传统
C.缺乏完整体系实际上信仰相当无力D.内容博大有利于消除各类教派矛盾
2023-05-21更新 | 65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文字的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B.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
C.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D.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
2023-05-19更新 | 211次组卷 | 38卷引用:安徽省庐巢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集体练习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田乐”原是日本农民插秧时的祭神歌舞,经传播、提炼发展为中世纪重要的戏剧“能乐”,后又经武士文化人加工,变为武家必赏的高雅艺术。此外,诸如“狂言”“连歌”“袛园祭典”以及“御伽草子”等都存在大同小异的变迁过程。这说明(     
A.民族文化形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民族文化的源泉植根于民族群众
C.中世纪是日本传统文化复兴时代D.武士阶层在中世纪后期地位提高
2023-05-08更新 | 583次组卷 | 12卷引用:专题03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 - 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政府推行改革,在中央设二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地方官的任免权均属中央,日本政府的这些举措(       
A.实现了日本的首次统一B.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C.加速了政权封建化转型D.消除了武士集团的特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