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为了反抗封建官吏的层层盘剥,加上班田制的破坏和水利工程难以维持,农民或虚报户籍,或逃匿他乡,或将土地献纳给豪门势家,自己成为他们的庄民。各地豪族也乘机兼并土地,隐匿外来农户耕种,建立庄园。这说明日本庄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  )
A.中央集权制的瓦解B.阶级矛盾的激化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地方豪强的扩张
2020-02-27更新 | 264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镰仓幕府建立后,设有负责管理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侍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这表明
A.日本开启了由中央贵族掌握实权的时代
B.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C.在贵族时代地位较高的武士退出历史舞台
D.镰仓幕府时期御家人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
2021-04-06更新 | 2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庄园主为了扩大领地,经常要去强占别人的土地;被别人强占土地的领主要保护自己的利益,都要诉诸武力。于是一部分庄民被武装起来……中央负责行政与保护机关的衰败,使得私人携带武器自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表明,武士集团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B.庄园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制的瓦解
C.庄园之间的联系密切D.严禁私人携带武器自卫
2020-05-13更新 | 270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4 . 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这些土邦在承认德里苏丹国的宗主权和缴纳贡税的条件下,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这说明(  )
A.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B.印度教仍是国家的主导宗教
C.不同土邦间的对立非常严重D.印度王公的各种特权被取消
5 .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说:“刹帝利、婆罗门、吠舍和首陀罗出家,就如同江河大川入海。之前,它们虽各有名称,但当汇入大海时,便通称一个名字,叫作大海。”释迦牟尼在此强调的是
A.世俗社会不应该存在种姓制度B.佛教是印度各种思想的源头
C.种姓源自印度特有的地理环境D.佛教之中没有种姓等级差别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主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来加强中央集权,并派遣大量遣唐使出使中国,并向中国送去大量留学生等,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据《善于模仿的民族——日本》

材料二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与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之比较

项目日本大化改新中国隋唐
经济土地班田收授法均田制
赋税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政治中央设二官八省三省六部制
地方设立国、郡、里郡县制

——据《世界古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吸收中国大陆先进技艺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隋唐政策之间的关联及由此体现的日本民族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帝国对待文化的态度。
2021-04-19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汪清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御家人”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种制度,将军确保“御家人”的领地私有权不受侵害,并给其发放领地证,作为回报,“御家人”须为将军提供种种劳务与军役。“御家人”制度体现了
A.中华文明的影响B.幕府政治的特点
C.庄园经济的衰退D.中央集权的强大
8 . 646年,进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逐渐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国家是(     
A.阿拉伯帝国B.奥斯曼帝国C.日本D.朝鲜
9 . 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发生在朝鲜的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②李成桂改国号为朝鲜
③仿唐朝三省六部制   ④中朝联合抗击日本侵略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10 .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看出了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而后他们要求仿效中国,开始了
A.农奴制改革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建立政教合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