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下列对日本古代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武士集团崛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B.效仿唐朝制度,将地方划为十道,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C.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宗教大权
D.诞生了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2 . 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掌握了实权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
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022-03-30更新 | 1692次组卷 | 67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下表判断
朝鲜科举考试以中国古籍《左传》《礼记》等为主科
利用汉字字形作音符,创朝鲜词汇
日本模仿唐代之政制,确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
采用汉字楷书偏旁造“片假名”,取汉字草书偏旁造“平假名”
越南李圣宗在国都“修文庙,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享祀”
国内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国体制,仿佛一个缩小版的中华帝国
A.民族大迁徙大交融B.文化生命力影响辐射力
C.中西文化双向交流D.东亚一体观念不断增强
2022-05-14更新 | 1369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2022-12-28更新 | 1257次组卷 | 66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主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     
A.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B.进入幕府统治政治时期
C.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D.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
2023-11-18更新 | 529次组卷 | 2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以下属于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是(     
A.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B.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C.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D.模仿中国汉字创喃字
7 . 战争、改革都从不同层面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东征一基督教开始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
B.奥斯曼帝国扩张一一首都巴格达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C.笈多帝国建立一印度教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D.大化改新一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A.推动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度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D.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2022-08-12更新 | 511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下列能体现“达到高峰”的史实是(     
A.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B.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C.贵族和庄园领主豢养大批武士D.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统治
2023-11-09更新 | 370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4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禅宗直截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提供武士信佛即可得救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就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有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则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它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代表地主阶级主张王政复古与代表拥护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

——摘编自李甦平《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专制主义态度排斥一切外来文化,视汉语之外的外国语言文字为“夷语”,而学习“夷语”即“非王之道”,显示出很强的鄙夷色彩及排外心理。清末鸦片战争以后,惨遭战争之痛的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60年代,在与西方列强的频繁交涉中,清政府苦于“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不得不痛下决心仿照清初俄罗斯文馆教习之例开设外语学校。

——宁建花等《从“西语”到“西学”》

材料三   传统中华文化共同体近代以来的深刻裂变,是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开始的。在作为《青年杂志》发刊词的《敬告青年》中,陈独秀高调揭示新文化六大纲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大纲领,无一不是以近代西方为坐标;无一不是将近代西方伴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泛滥、工业文明的确立而产生的部分观念与制度,视为中国必须原封不动照样复制的目标模式。

——姜义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百年裂变与重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在日本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设外语学校的思想文化背景,列举当时开设的一所外语学校。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化共同体”在近代裂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概述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2023-03-26更新 | 37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地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3月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