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世纪30年代,幕府将军颁布法令,禁止日本人到国外去,违者处死,同时禁止建造大型船只,禁止进口外国书籍。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推行大化改新B.幕府统治难以维持
C.实行锁国政策D.重视保护民族工业
2 . 中古时代

某学习小组选择以“中古时代”为主题,展开自己的课题研究。请帮助他们完成以下的课题内容。


(1)请将以下关于西欧封建社会发展进程的表格填写完整。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简表

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
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期____________加强城市复兴→城市自治
关于中古时期的亚洲,同学们就以下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请帮助他们做出决定。
(2)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的是(       
A.希腊人B.罗马人C.阿拉伯人D.奥斯曼人

(3)历史上最后一个控制丝绸之路西段要冲(包括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巴格达、麦加和开罗),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帝国是(       
A.法兰克王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

(4)以下表述中,属于对历史事件的主观认识是(       
A.巴格达曾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
B.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进行改革
C.1453年,奥期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
D.笈多帝国保留藩王体制,政令不统一

(5)日本开始模仿隋唐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       
A.幕府建立B.大化改新C.入侵朝鲜D.明治维新

材料一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篘新酒,金刀鲙锦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嗐哩嘛哈《答大明高皇帝问日本风俗诗》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6)材料一中的“中原国”当指唐朝。
(7)材料一涉及“唐、汉”,说明作者对中华文化有所了解。
(8)作者称“桃李一般春”说明作者内心认为本民族文化更加优秀。
2023-12-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复旦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完善了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改革政治体制,加强集权化。日益强盛的新罗不仅驱逐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并且威胁着日本的盟国百济……而日本统治阶级在国内疯狂兼并土地,增置部民,战争不已,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人民反抗斗争不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645612日,中大兄皇子等乘接见朝鲜使节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由中大兄皇子之舅轻皇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孝德天皇与革新派关系……66年元旦,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第三,改革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氏族贵族世袭制。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特点。
2023-10-28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7世纪时,日本设立的律令制是模仿唐朝的永徽律令,但是在唐律基础上进行了变通,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保留了部分贵族特权,使其权力类似亚洲其他地区的部族酋长。这表明当时日本(     
A.社会制度变革流于形式B.积极谋求与先进制度文化的融合
C.地方权力遭到极大削弱D.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了唐代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一上·浙江杭州·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图是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珎”钱币。此钱币圆郭方孔,币面为“和同开珎”四字,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由此可知(     
A.日本照搬唐文化发展本国文化B.日本是中国的众多藩属国之一
C.唐朝与周边国家经济往来频繁D.唐文化传播影响日本文化发展
2023-10-08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选必三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知识串讲
6 . 日本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中期,班田制(仿唐朝均田制)难以为继,国家不再按人身而按土地征税、摊派徭役,并登记土地实际占有者的名字,土地所有者称为“名主”,名主在向国家纳税和承担徭役同时,在乡村中享有特权地位,后来很多名主逐渐发展成享有“不输不入”特权的“大名”,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干涉庄园事务。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日本(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政治权力结构的变动
C.天皇统治井然有序D.大化改新以失败告终
7 . 日本“大化改新”废除了贵族对屯仓、田庄的拥有权,但仍然赐予大夫以上官职的人以食禄的封地,并根据官职大小各有差别.贵族们由此获得了位田、职田、功田、赐田以及食封禄等多种补偿。这表明大化改新(     )
A.削弱了幕府统治地位B.注重保持改革稳定性
C.完善了 土地分配制度D.导致了贵族势力膨胀
8 . 1206年,突厥人占领印度北部,建立德里苏丹国。国家建立了常备军,引入了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以苏丹为最高统治者。苏丹之下,设立掌管税收和军事的各部,地方建立行省。这表明,印度(  )
A.进入了外族奴役高压统治时期B.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殖民地
C.建立了较完善的国家集权体制D.影响中国行省制度的创立
2023-09-05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7世纪,日本参考唐制进行了官制改革。其一是荫位制,五位阶以上位阶贵族的嫡子庶子甚至养子孙子都可以荫袭祖父的位阶;其二是科举制,通过科举的秀才、进士等人授予相应位阶。但这些人所授位阶明显较低且大多只能终身担任最底层级的技术型官吏。据此可知,日本的官制改革(     
A.确保了政府的决策的合理性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保留较大的贵族政治的特征D.削弱了社会阶层流动性
10 . 大和绘是具有日本特色的绘画艺术,9世纪前后萌芽,11世纪大体形成。大和绘的雏形与表现模式,是由唐绘(传自中国的绘画和日本人的模仿之作)发展而来的,增加了日本民族自身的情感和审美特色。这说明(     
A.日本民族文化有所发展B.日本逐渐摒弃中华文化的影响
C.中华文化影响力有所减弱D.日本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2023-08-19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遍过·高中历史(选必3)课时学习区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