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非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主题一   古代非洲文明

材料一 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公里…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同时,他们研究天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主题二   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四 印第安人早在万年以前,主要是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万年以前便已到达美洲的南端。当他们到达美洲后,择地而居发展起来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五 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在2500年中,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和秘鲁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这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各地区,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都处在持续不断的交往中。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到公元1500年时,美洲大陆刚进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约公元前25000年便已达到的文明阶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非洲桑海帝国与美洲印加帝国有哪些异同之处?造成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经济上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尝试结合两个国家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加以分析。
✱能力提升✱
(2)根据材料三,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历史纵横✱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023-04-2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05·纲要下册第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典例实证:

材料一  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查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

材料二   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2)根据材料二,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鼎盛时期的廷巴克图,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全球城市”。14世纪,世界黄金的2/3来自于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

材料二 1591年的桑海——摩洛哥战争,导致了西线商道的衰落和商道贸易的迅速下滑,破坏了廷巴克图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由类似廷巴克图等跨撒哈拉商道枢纽城市转向沿海地区。统治集团内部频繁争权夺势,严重削弱了中央统治力量。战争将欧洲人的目光吸引到延巴克图,加速了其衰亡的进程。

——以上材料摘编自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廷巴克图“鼎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廷巴克图衰落的原因。
22-23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斯兰教的征服给横贯撒哈拉沙漠的贸易带来了新的动力。最早与横贯撒哈拉沙漠的贸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加纳帝国,其名声远播到巴格达,它甚至被阿拉伯作家描述为“黄金之国”。由于宗教冲突和战争,12 世纪末,加纳帝国逐渐走向衰落。13世纪后,马里帝国迅速扩张,1324年,马里统治者曼萨·穆萨到麦加朝圣归来后,马里在政治、商业和教育上更是成就非凡。但也是由于内部政治和外来攻击,马里才开始衰落。14 世纪末,桑海帝国崛起并开始扩张,得益于贸易和伊斯兰教的发展,桑海成为西非霸主和经济文化中心,不过,桑海帝国也仅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辉煌,16 世纪末,因外敌入侵而走向衰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21 世纪》

材料二   玛雅文明的辉煌正是建立在其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然而,印第安人创造农业奇迹竟依赖于极其简陋和落后的生产工具,其农业生产成就与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存在着巨大反差。印第安人在天文、历法和建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社会形态进化过程却十分地缓慢,这在东半球文明体系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是与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关系的科学技术都过度发达,而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却十分落后。甚至在印第安文明中很多被称为“城市”的地方,既非“城”也非“市”,而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亦即宗教城市,它们的长期延续性与东半球文明城市的迁移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古代西非三大文明古国兴衰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2023-04-20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津巴布韦的一处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围墙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墙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后来,人们在它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阿拉伯世界的玻璃珠子、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

——摘编自姜锐明《马绍纳人的津巴布韦》

材料二     古典文明时期的所谓城市实际上首先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是祭司们进行农业、历法、文字等科学研究的地方,是发展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的活动场所,它们对玛雅社会的发展,对玛雅文明水平的提高是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但是后来它们逐渐演变成了主要是祭司统治阶级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与平民阶级苦难的根源。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发展的进程中,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

——摘编自胡春洞《谈玛雅文明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国际贸易与中古时期的西非文明]

材料一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阿拉伯人从北非的基地出发,向南运送布匹、珠宝、贝壳念珠和在贸易中占首要位置的盐。反过来,非洲则提供象牙、黑奴、鸵鸟毛、可制香水的香猫,以及最重要物品——产于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沃尔特河上游的黄金。产于非洲的大量黄金最终流到了欧洲,它们对平衡中世纪欧洲对东方贸易的巨额赤字起了重要作用。到15世纪时,整个西非商路纵横交错、贸易中心星罗棋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古时期西非地区对国际贸易体系的贡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20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著名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玛雅语:Tetun),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弗朗兹·博厄斯《种族的纯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2)结合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相关史实,理解材料二中的观点。
21-22高一下·全国·假期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西非文明的巅峰——桑海

【史料】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是桑海阿斯基亚王朝著名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鼓励贸易,从而使帝国空前地繁荣起来。他大力引进精确的衡器并对之进行检视,还派出大批市场巡视员以保障买卖公平。传说,他在卡巴拉—廷巴克图地区挖了一条运河以利灌溉。他将战争中掳掠来的大批奴隶安置下来,让他们务农,并减轻农产品税收,以此来鼓励农业生产。他尊重学者,发展文化,擢用才智之士。

——摘编自莫赫塔尔《非洲通史(第二卷):非洲古代文明》


根据史料,概括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一世治国的措施,并对此进行评价。
2022-01-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下)预习-第15讲古代非洲与美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0年~公元800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万~20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玛雅语:Tetun),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甚至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 金字塔石造建筑


材料三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弗朗兹·博厄斯《种族的纯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验证了玛雅文明的辉煌年代,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
(3)结合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相关史实,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13世纪初期,一个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宏伟石制建筑群出现在今大津巴布韦的尼扬达附近。大津巴布韦的石头城墙厚5米,高10米,里面有很多石头建造的高塔、王宫和公共建筑物,它是位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之间的庞大王国的都城。15世纪末期是其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大约有1.8万人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石建筑群的周围。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国王控制着内地与沿海之间的贸易并对贸易征税。他们组织黄金、象牙、奴隶和土特产品从产地运到沿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认为非洲本土(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它既没有显示出变化,也没有显示出发展”,非洲黑人“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13〜15世纪大津巴布韦的社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黑格尔对“非洲本土”的看法。你是否同意该看法?结合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说出你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