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非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封闭的非洲?开放的非洲?”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了如下几则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

材料二   中国瓷器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材料三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分别说明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材料三从什么视角拓展我们对该主题的研究?
(3)我们在选用史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2023-04-27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广信中学等几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鼎盛时期的廷巴克图,是当时不折不扣的“全球城市”。14世纪,世界黄金的2/3来自于西非,绝大多数都要从廷巴克图转运至北非、欧洲。14世纪末,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讲学交流。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与牲畜充足。

材料二 1591年的桑海——摩洛哥战争,导致了西线商道的衰落和商道贸易的迅速下滑,破坏了廷巴克图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由类似廷巴克图等跨撒哈拉商道枢纽城市转向沿海地区。统治集团内部频繁争权夺势,严重削弱了中央统治力量。战争将欧洲人的目光吸引到延巴克图,加速了其衰亡的进程。

——以上材料摘编自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廷巴克图“鼎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廷巴克图衰落的原因。
3 . 主题一   古代非洲文明

材料一 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公里…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同时,他们研究天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西非很早就和北非诸国有贸易关系。西非内地不产盐,大部分食盐需从外部输入。北非地区南缘有许多产盐区,用骆驼驮载南运,比较方便。西非盛产黄金,而控制北非的无论是罗马帝国,还是阿拉伯帝国,商品货币关系都较为发达,需要大量黄金。这就构成了西非与北非贸易的基础。8世纪以来,与撒哈拉南缘相接的西非地区,通过繁荣的贸易来往,不仅在经济上富裕起来,而且受到北非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主题二   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四 印第安人早在万年以前,主要是通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万年以前便已到达美洲的南端。当他们到达美洲后,择地而居发展起来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印第安人所创造的较高水平的文明均分布在墨西哥中南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他远离赤道热带区域的印第安人则基本上处于旧石器时代。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材料五 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在2500年中,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和秘鲁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这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各地区,还有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都处在持续不断的交往中。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到公元1500年时,美洲大陆刚进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约公元前25000年便已达到的文明阶段。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非洲桑海帝国与美洲印加帝国有哪些异同之处?造成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经济上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尝试结合两个国家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加以分析。
✱能力提升✱
(2)根据材料三,分析8世纪以来西非逐渐走向繁荣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历史纵横✱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2023-04-2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05·纲要下册第5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22-23高一下·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探究三 非洲桑海文明与美洲印加文明的比较

材料一 伊斯兰教促进苏丹(黑人之国)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在廷巴克图的大学里从事最高深的研究,自由出入穆斯林世界的其他大学……此外,西非帝国的行政管理较为先进,其中,桑海帝国最为突出,它划分为界限明确的几个省,各省均设有总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印加人在全国修建密集道路网,全长一万多公里…凭借崇山峻岭建成梯田系统,培育出多种农作物,掌握纺织技术,能用浇铸法制造金属器具……同时,他们研究天文历法,采用“结绳记事”,设立“知识之家”教育体系……1533年,西班牙殖民武装攻占库斯科,印加帝国逐渐走向灭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非洲桑海帝国与美洲印加帝国有哪些异同之处?造成桑海帝国与印加帝国经济上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尝试结合两个国家各自的地理环境特点加以分析。
2023-03-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高一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导学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文化史上,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是由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其地域包括非洲大陆、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东南亚,甚至中国。纪元以前,东非就有土著民族生活。后来,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7世纪后,班图人遍布东非沿海……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也把伊斯兰教带到这里。

——杨天林《古代文明史》


请回答:
阅读材料,概括斯瓦希里文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2-12-1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伊本·白图泰游记》

材料二   中国瓷器


这件瓷器发现于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

材料三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说明14世纪摩加迪沙的经济状况。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难以接近”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材料一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周围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此……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曾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甚至到1900年,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材料二   公元1世纪,基督教传入非洲,成为阿克苏姆王国国教。


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二者观点。若同意观点1,阅读材料一,分析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若同意观点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
2022-03-28更新 | 342次组卷 | 4卷引用:第03讲 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2022年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真题演练(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并述及从阿杜里斯港到位于内陆的阿克苏姆城有8天的路程。阿杜里斯港是东非一带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也是内陆货物的集散地,经由该港输出的商品有象牙、黄金、绿宝石……红海沿岸还有其他大小商港,商旅云集……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克苏姆文明的范围与今天非洲范围相当的国家,分析材料所反映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中的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克苏姆文明呈现的特征及特征形成的原因。
2021-03-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测试-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纲要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以前的西印度洋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沿东非与中东,以及中东与印度之间这两条路线相互影响的历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东北非及西非地区对上述两大海洋区域贸易自古以来就有重大影响……黑非洲构成了地中海和印度洋海洋商业文明的一部分。其海上交通对地中海东岸和印度洋北缘地区文明兴盛有密切关系和影响。

——李继东《论黑非洲上古文明的世界历史地位》

材料二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印证。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大津巴布韦文明是南部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津巴布韦附近的山上有许多花岗岩岩石,这些岩石由于日夜光照的温差而自然分裂成平整的石片。如果人们在岩石上烧火,然后突然往上面浇水,岩石也会整整齐齐的裂开。大津巴布韦的人就用这个办法取得平整的石片。然后用硬槌修饰成石砖,而不必施用水泥黏合。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平整且稳固,高高耸立而坚固不倒。路口处再用木头和硬梁修建,起初房子是建在山上,久而久之也在谷地里建房子。

材料二   大津巴布韦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当时的人依靠简单的刀耕火种为生,既没有灌溉也不用人工施肥,一旦耗尽了原先耕地的地力就迁到别的森林地带去。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种的土地必然越来越多,休耕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少,原来的农业周期被打乱了。这样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过度的放牧和人口大量涌入新地区,这种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注定了大津巴布韦必然要被废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非洲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大津巴布韦被废弃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