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1 道试题
1 . 图说历史

(1)依据地图,简述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传播的情况(包括物种传播的出发地、方向或途经地、终点),概括物种传播的特点。

撒哈拉沙漠和沿尼罗河上游巨大的苏德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这些障碍不利于殖民者深入内陆:非洲西部的大河和非洲东部的山脉形成天然屏障、非洲平直的海岸线、缺少优良港湾,也使得殖民者难以接近。美洲则多良好港湾、多平原地带,比较有利于殖民者入侵,在16—17世纪基本被殖民完毕。

(2)依据材料,概括非洲的自然地理因素对殖民活动的影响。

(3)图中非洲国家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分析其原因。


(4)依据材料,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
2024-02-18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当时“马尼拉大帆船”上运销的主要商品包括(     
①瓷器       ②黑奴       ③丝绸       ④棉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2-18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这些海上探索(     
A.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B.反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多源特点
C.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D.打破了原本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2024-02-18更新 | 332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5世纪,欧洲人掀起了海上探险的热潮,其中属于目的的是(     
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传播基督教
③获取金银财富和开拓市场       ④人文主义的推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4-02-18更新 | 228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财产继承权……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据此可知,东印度公司(     
①已具有国家给予的种种特权②开创了有限责任制公司先例
③有利于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④确立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地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01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是葡萄牙纪念15至16世纪航海时代的“发现者纪念碑”。下列历史人物能够出现在纪念碑上的是(     

A.但丁B.马丁·路德C.麦哲伦D.哥白尼
2024-01-31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巧克力的历史

材料:可可豆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的种植和食用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历史悠久,阿兹特克帝国时期巧克力是皇室贵族等精英阶层能够享用的饮品。1544年,多米尼加的修道士带着玛雅贵族代表团谒见西班牙王子,在他们的礼品清单中有几罐碾碎的巧克力。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宫廷接纳了巧克力,巧克力饮品逐渐在欧洲中上层社会流行起来。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下,可可豆生产由墨西哥的野生树林转移到大面积的种植园。可可树在委内瑞拉、中美洲栽种,然后移植到菲律宾、印尼、巴西,最后移植到非洲。

17世纪欧洲巧克力的制作技术与中美洲被殖民前使用的技术无明显差异。1776年多雷在法国发明了用于研磨巧克力和制作巧克力糊的水力驱动机,1828年荷兰的化学家梵·豪登发明了去脂、碱化的加工方法,推动了廉价粉状和固体巧克力的生产。20世纪初,美国人米尔顿·好时将生产机器和传送带无缝对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流水线,固体巧克力逐渐成为普通阶层可以享用的食物。

——摘编自索菲·D·科等著《巧克力:一部真实的历史》

阅读材料,概括巧克力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
8 . 辣椒在中国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1493年,哥伦布把辣椒带回到了欧洲。154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果阿,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主要有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马六甲海峡传入广东和福建的港口,另一条是通过菲律宾传入福建泉州和浙江宁波。

——摘编自邹学校、朱凡《辣椒传入中国的途径与传播路径》

材料二   西班牙人及西班牙人开辟的盛极一时的从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在辣椒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发挥着首要作用。从1565年到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都派遣1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之间,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郑南《关于辣椒传入中国的一点思考》等

材料三   几则关于辣椒在中国的记述

内容出处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然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燕闲清贯笺》(明·高濂,1591年)
辣茄性热而散,亦能祛水湿《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1765年)
海椒,俗名辣角,土苗用以代盐《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志》(清,1812年)

中国历史上很早形成偏重农业的生产传统和民艰于食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以农业为主的中国人对辛辣的偏嗜。辣椒在中国有“番椒”“海椒”“辣角”“辣虎”“辣子”等多种不同称谓,表明了其分布的地理与人文特征……辣椒在中华大地不均衡普及的过程,表明越是经济生活相对贫穷的地区,嗜辣程度越深。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清代后期至民国年间,食辣习俗广泛存在于西南以及两湖等地的农村与口岸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川菜、湘菜为代表的辣菜逐渐在一些原本少有食辣习俗的沿海城市扎根……食辣逐步成为一种主流的饮食习惯。

——摘编自曹雨《中国食辣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描述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过程。(要求:史实准确,逻辑合理,表述清晰)。
2024-01-22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贸易,货物主要以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主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B

17世纪中后期,英国财富每年增长200万英镑。其中,东印度公司贡献60万英镑,接近1/3英国东印度公司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C

独立战争后,美国政府为出色掌握“美式英语”的移民提供更多税收优惠、就业保障、生活便利,使英语成为将美国人“连在一起的工具” 美式英语促进美利坚民族形成

D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德国早于其他国家建立济贫制度
A.AB.BC.CD.D
2024-01-2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16-19世纪初,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14万余吨)。据研究,其中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流向了西欧诸国,其中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重要地位。

材料二   (中国)吸食鸦片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把钱花在鸦片上,导致了对其他商品之需求停滞,其后果是市场的普遍萎缩。此外,鸦片的持续流入引起了白银的不断外流。在1828-1836年间,英国人获取了3790万元的白银……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这种白银外流的情况最为严重,每年约有400万到500万元的白银流出。白银的枯竭扰乱了国内经济,震动了市面上白银与铜钱之间的兑换率。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任选一条白银流向路线加以说明并简析影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谈谈你对“白银的枯竭扰乱了国内经济”这一现象的理解。
2024-01-20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