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18世纪,中国陶瓷大量输入欧洲。中国风十足的陶瓷在欧洲的盛行同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盛行有部分重叠,致使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陶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洛克中国风”。“巴洛克中国风”形成的主要得益于(     
A.封建王权的强化B.中华文化的先进
C.教会地位的巩固D.全球贸易的扩大
2 .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价格革命来势汹汹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商业革命不断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2024-04-02更新 | 210次组卷 | 53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材料一中,马克思揭露了殖民主义的哪些罪恶?谈谈你对“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欧洲殖民侵略“双重的使命”的认识。
4 . 如图为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原因的是(     

A.早期殖民扩张导致白银流入西欧B.西欧工业革命致使物价飞涨
C.三角贸易导致大量黑奴涌入西欧D.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2024-03-30更新 | 27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史学家奈杰尔·克里夫在其著作中对某位航海家在15世纪的一次航海活动作出了评价:“这次探险的航程极富戏剧性,人们花了两年时间与大海搏斗,与家乡失去联系,唯一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信仰,有时候连续三个月看不到任何陆地的影子,他们进入印度洋后情况变得更糟,没有地图,也没有任何已知信息。”据此可知,这次航海活动(     
A.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B.到达了美洲最南端的岬角
C.实现了与印度的直航D.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024-03-30更新 | 35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盐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1578年,英国海盗船长德雷克在环球探险时抢劫了西班牙殖民地智利和秘鲁,之后船队沿岸北上,在北美西海岸抢占殖民地。回国后,女王伊丽莎白亲自登船赐德雷克皇家爵士头衔。据此可知(       

A.女王借助贵族力量加强王权B.英国重视资本原始积累
C.传统商路受阻促进英国探险D.商业革命影响国际格局
2024-03-2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8世纪,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一种来自中国的商品在英国尤为流行,也成为英国与中国之间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商品是(     
A.丝绸B.茶叶C.棉花D.香料
2024-03-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翰林高级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500年以后,大航海时代到来,16-17世纪,西班牙、葡萄牙率先成为两大殖民强国而傲视全球。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阶段性特征的是(     
A.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工业强国B.东方已成为西葡的投资场所
C.西班牙、葡萄牙大肆输出商品D.西、葡尚无力征服农耕大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准备开辟一条前往亚洲的新航线,但实际上他到达了一个全新的大陆。这个大陆后来被称为(     
A.亚洲B.非洲C.美洲D.澳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执意投身于充满危险、艰苦的探险事业中,他的乐观进取和积极冒险开拓是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哥伦布远航之前,世界上许多航海家已经进行了远距离航行,如迪亚士绕非洲西海岸航行。在哥伦布远航之后,还有达·伽马沿非洲海岸航行。

——摘编自沈敏华《论哥伦布西航美洲的文化背景》

材料二   1992年春,据造船部门专家估算,中国自建破冰船需要三到五年的周期,累计花费可达3亿元到5亿元。而当时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好有破冰船出售。苏联解体前,“赫尔松”船厂承造了8艘万吨级的破冰船,当时仍有3艘在建,每艘价格约1750万美元。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同意,同年10月,中国与船厂签下预订协议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了订金。1993年年初,这艘破冰船被命名为“雪龙”。“雪龙”号于199410月开始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还在1999年承担了中国首次对北极的综合性科学考察重任。201910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首航南极。一位船舶设计师表示:“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提供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摘编自路涛《贾根整:我与南极二十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开展海上新航路探索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极地探索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开展极地探索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人类海洋探索给你的启示。
2024-03-27更新 | 14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