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从1519年开始,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伴随着天花、麻疹等从来没有到达过西半球的疾病的流行,墨西哥的人口就减少了90%之多,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导致这种情形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B.美国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推动D.新航路的开辟
2 . 1848年马克思指出:“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由此可知,马克思(     
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
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3 . 17世纪,英国在美洲的加勒比地区建立了重要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以种植园为主,主要种植糖、咖啡和可可等商品作物。这种生产形式(     
A.移植了欧洲的封建关系B.是称霸世界的重要条件
C.为打败法国奠定了基础D.客观上加剧了黑奴贸易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法两国之间,千年来冲突不断。时而作为侵略对方的仇敌,时而作为残酷的竞争者,又时而是一起作战的盟友。英国和法国两个欧洲国家,跨英吉利海峡隔海相望,但在这两个国家发展的历史之中,有着根深蒂固的恩怨,甚至在现代社会,这种恩怨也依然影响着两国之间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千年来英法的爱恨情仇

第一阶段: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成为英格兰的统治者(法攻英守)

第二阶段:英法百年战争,法国取胜,英国彻底丧失欧陆称霸野心(英攻法守)

第三阶段:英法百年战争结束(1453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法冲突烈度相对较低,彼此都不将对方视为自己的主要对手)

第四阶段: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167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激烈的英法争霸阶段,法国中间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是总体上英国在英法争霸中逐渐占据上风并取得胜利)

第五阶段:拿破仑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两国依然有冲突,但以合作为主,英法同盟关系总体越来越紧密)

第六阶段:二战后—至今(同属美国西方阵营和美国盟友,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摘编自《爱恨情仇转瞬间——英法两国上千年的恩恩怨怨》

请以“英法关系”为线索,从上述材料任选两个阶段,提炼一个共同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3-14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引起欧洲的商业革命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世界由孤立、分散、隔绝开始走向一体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 . 下图所示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强调(     

A.美洲对全球发展的重大贡献B.新旧大陆文明的碰撞与冲突
C.疫病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危害D.生态环境视角下的历史解读
7 . 1565年,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单中列有“在中国交易用的银元和优质银条”,称这些物品“对于维持他们在菲律宾的活动非常重要”,希望能用从美洲驶往菲律宾的“首班船尽快送达”。由此可知(     
A.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的中心B.殖民活动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C.新航路推动世界联系增强D.世界贸易格局逐渐发生变化
8 . 在哥伦布第二次航行中,“他组成一支有17艘帆船,1200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还载着采矿机械、炸药、农具,还运去了农作物大麦、小麦、柑子、柠檬、甜瓜的种子,还有牛、马、猪、羊等家禽。哥伦布俨然从欧洲运去了一个小型殖民地社会到美洲。”哥伦布的做法(       
A.严重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系统B.利于推动新旧大陆间的联系
C.激化了殖民地内部的种族矛盾D.促使殖民地在美洲普遍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世纪欧洲曾经有“贵比胡椒”的俗语。18世纪时荷兰人有时把大量胡椒、肉豆蔻烧毁或投入大海,以保证价格不跌。这一时期胡椒境遇的变化(     
A.加速荷兰失去海上霸权B.导致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C.助推欧洲生产方式变革D.缘于东西贸易规模的扩大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