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

——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的意义。
2 . 17世纪,英国出现了“高工资经济模式”。按当时的汇率折算,英国工人工资水平居世界最高等级之列,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工人可以购买数量更多的商品。该模式的出现得益于英国(     
A.殖民霸权的确立B.启蒙思想的兴起C.立宪政体的形成D.海外贸易的拓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A.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B.扩大资本的原始积累
C.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D.打破西葡对航路垄断
2024-04-18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禹泽汉兴友谊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6世纪末,巴西的糖厂不少于120家,总资本接近200万英镑,但是,拥有最好土地的糖厂主却不种植粮食作物,他们从海外进口所需粮食——和奴隶、食盐一样。这反映出(     
A.工业化促进国际产业分工B.巴西依赖于国际资本市场
C.全球化改善巴西民众生活D.当地的经济呈现畸形发展
2024-04-18更新 | 48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以“发现论”塑造了作为国际法形成基础的地球空间秩序。其中,西葡两国运用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手段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17—18世纪,英国用“有效占有论”回应西葡两国,认为只有建立“有效统治”才能成为真正的财产权人,方能符合万国法。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材料二   欧洲人如何观察异域的人与物,古典时代形成的中心与边缘观念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几乎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种以“我”为中心的观察视角是古典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早期欧洲人认知美洲的基本出发点。

——摘编自王晓德《古典传统与欧洲人对美洲的早期认知》

材料三   15世纪以后,欧洲人根据文明程度的差异,把已知世界的不同区域划分为若干等级,将欧洲置于该等级体系的顶端,体现了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权力秩序,欧洲自视为世界的中心,认为这种中心既是地理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

——摘编自艾仁贵《从“陆地三分说”看欧洲中心主义下的洲际想象》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发现论”和“有效占有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现论”“有效占有论”形成的共同原因。
2024-04-17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1897年发掘的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中,美丽的油膏缸内的膏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

史料二   公元前370年的希腊著作中就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

史料三   我国使用香料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传说时代。传说在黄帝神农时,就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辟秽,当时人们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也已重视,又对自然界花卉的芳香产生喜爱之感。

——摘编自汪秋安《中国古近代香料史初探》

材料二   16世纪葡萄牙年均进口的香料情况表(单位:担)

时间

胡椒

高级香料

共计

15031506

18825

2543

21368

15131519

29866

7627

37493

15261531

18102

2498

20600

15471548

30119

3831

33950

15711580

20768

6174

26942

15811590

19819

5887

25706

15911600

11018

3302

14320

在欧洲香料贸易史上,16世纪是“葡萄牙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对利凡特公司(一家殖民贸易公司)和长期垄断欧洲香料贸易的威尼斯造成重大冲击,使欧洲香料市场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据杨鹏飞、李家莉主编《欧亚文明研究:历史与交流》整理

(1)根据材料一中三则史料对香料历史的探究,指出其史料类型,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17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7 .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B.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腾飞
C.助推了世界饮食结构的改变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产物,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对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这强调了新航路开辟的(     
A.市场需求B.社会认同C.根源所在D.制度保障
9 . 16世纪30~70年代,从伦敦港出口的呢绒占全国呢绒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17世纪中叶,从伦敦出口的谷物占全国谷物出口总量的40%。伦敦也是英国主要的进口贸易港,占全国进口贸易总量和总值的五分之四左右,伦敦还是英国国内贸易市场体系中的集散中心。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B.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C.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57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