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到了16、17世纪,佛罗伦萨等城市繁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安特卫普(今属比利时)、塞维利亚(今属西班牙)、鹿特丹(今属荷兰)则成为新兴的贸易都市。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荷兰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B.意大利生产方式落后
C.英国最先开辟了新航路D.国际商业路线的变化
2024-05-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655年,以清教徒为主的英国克伦威尔政府颁布了《反西班牙宣战书》,宣布将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列为“叛教帝国”,指责西班牙在新大陆的统治源于暴力屠杀,违反了自然法,《宣战书》宣称英国在无人居住的地方建立种植园和居民区,根据自然法和民法,英国应当获得殖民地的合法统治权。这反映了(     
A.宗教改革服务于殖民扩张B.殖民争霸借助意识形态
C.英国的殖民手段相对温和D.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
3 . 葡萄牙以马六甲为中心,攫取摩鹿加群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的丁香、肉豆蔻、胡椒等,销往欧洲,结束了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欧洲一直靠中间商获取香料的历史,关于香料来源于天堂的观点成为谬论。这一变化表明(       
A.美洲的发现促进物种交换B.新航路开辟孕育了文艺复兴
C.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改变D.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活动。
5 .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旧大陆间人群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下列选项与该论断相符的是(     
A.美洲的马铃薯成为欧洲人的主食之一B.欧洲的玉米传入美洲并得到广泛种植
C.大量非洲人口被贩卖到欧洲各国为奴D.亚洲的香料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2024-05-08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合格模拟(四)历史试题
6 . 18世纪,荷兰报纸上经常会列出法国债券与英国统一公债的价格、英格兰银行的股价以及英属东印度公司和南海公司的股价等,但却鲜有阿姆斯特丹证交所的债券或者股价。到了18世纪末,这些外国债券的交易也多从阿姆斯特丹转移至伦敦。导致上述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全球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争夺霸权的失败
C.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D.英国海外殖民势力大增
7 . 航海图是人类走向海洋的必备工具,应用指南针和其他相关仪器,能制作出新型航海图,成为西欧人向远洋进发的技术条件之一。15世纪末,西欧人向远洋进发的技术条件还有(     
①测量天体高度的星盘   ②有关季风和洋流的地理知识
③不断提高的造船技术   ④冒险精神和长期的航行经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世纪,画家维米尔创作的部分油画展现了市民家中挂着的地图或者摆放的地球仪。画作中的市民无不以拥有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来自美洲的海狸皮、白银,来自非洲的黑奴和来自荷兰的地图和地球仪为耀。这些画作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市民群体与全球化贸易”B.“宗教改革与印刷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与价格革命”D.“文艺复兴与思想的启蒙”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克利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是意大利航海家,他在15世纪晚期一心一意想找到去东方的新航路,并为此制定了一个海上探险计划。他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目的地是东方的中国、日本及印度。哥伦布的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面的。他所依据的估计有二:第一是马可·波罗对于亚洲东西两端之间的距离及对于日本与亚洲大陆之间的距离的估计(他估计为1500英里),而这两个估计都是错误的,因为估计得过多;第二是托勒密对于地球周围长度的估计,而这个估计又过小。他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西欧经过大西洋到日本去的距离不足3000英里,向西航行是西欧到亚洲去的捷径。

这里出现一个既饶有趣味又耐人深思的历史“假若”的问题:幸亏哥伦布作了错误的估计,假若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历史的客观后果,往往是超越身当其事的历史人物的估计”这一观点。(要求: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5世纪末,他率领一支由3条船组成的探险队,目的是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打开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最终,他到达了南纬33度线。“他”的这段航程对应的是下图中的(     

A.AB.BC.CD.D
2024-05-01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