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7 道试题
1 . 马克思指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意在强调(     
A.近代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多元途径B.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英国的现代化建立在殖民罪恶之上D.世界市场体系的孕育成长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繁盛。美洲的特产迅速传播到欧亚大陆,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的世界是欧洲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世界,这之前各大文明相对而言各自独立发展,有往来但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后,这一切都变了。欧洲1850年时的所有优势都产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学文化”要素,特别是在英格兰,这些要素包括:越来越强的读写能力和印刷术、科学社团的发展、比较容易听懂的公开演讲等。这是近代中西文化的大分流,它源自各种变革,成就了西欧的近代霸权。

——摘编自陈恒《谁在叙述谁的全球史:不对等与历史书写的陷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的发现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方面分析欧洲“从边缘走向中心”。
2024-05-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玉林市高三下学期5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5-18世纪,人类历史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名词。以下各组符合历史逻辑的是(     
A.寻金热→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
B.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科学革命
D.资本主义萌芽→寻金热→新航路开辟
4 . 16世纪初的欧洲移民到达北美后,主要从事鳕鱼捕捞和皮毛贸易,由于食物短缺情况经常发生,甚至有饿死的危险。为了生存,他们开始努力发展粮食生产,生活改善后,在切萨皮克湾(位于今美国弗吉尼亚州)以南广泛种植烟草、靛蓝、稻米等作物。这反映出在殖民地(     
A.经济发展与大西洋贸易圈紧密联系B.社会形态转型加快了殖民地扩张步伐
C.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生产高速发展D.种植园文化打破了北美人口分布状况
2024-05-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冲刺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
2024-05-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传统观点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有东西方商路受阻、寻求黄金、宗教扩张等说法。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当时欧洲落后和衰落促使欧洲阶级矛盾激化,导致欧洲力量被挤向地中海西部和大西洋,新航路开辟因此展开。据此可知,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  )
A.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B.近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C.历史观点不同源于阶级不同D.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2024-05-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由此可知(  )
A.新航路开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开始B.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C.中国商品因领先世界而备受各国欢迎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2024-05-1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康坦·马西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穿联合创作的先例。昆丁·马西斯本来也是一位宗教画家,后来才慢慢转向风俗画,而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则被美术史家称誉为 “开辟了近代美术猫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 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的是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该图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左图)是尼德兰杰出的画家马西斯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题为《银线兑换商夫妇》,而另一幅(右图)只是该图的变体画而已,其作者估计是另一位尼德兰画家马林努斯··罗棉斯瓦莱,所谓变体画,是指画家对同一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的作品,除最先或最主要的一幅外,具余的都可称作变体画、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变体画的大量涌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德兰风俗画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银钱兑换商夫妇》。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9 . 据统计,从1493年至1600年,葡萄牙在非洲共劫掠走276000公斤黄金。他们抢劫时经常把被劫的船和乘客全部沉入海底,或将被俘的亚非各地居民割掉耳鼻后逐走,肆意扩大恐怖气氛。据此可知,当时葡萄牙(     
A.广泛推行殖民政策B.殖民重点以非洲为主
C.殖民掠夺残暴反动D.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
2024-05-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材料一中,马克思揭露了殖民主义的哪些罪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欧洲殖民侵略“双重的使命”的认识。
2024-05-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