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0 道试题
1 . 航海文物展

2021年以来,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多地举办15—19世纪世界航海文物特展,下表为展览设计及展出的部分文物。

板块序号展出文物文物简介
推进历史的科技比萨航海图目前已知最早的新型航海图,呈现海岸海域地貌,布满放射状罗盘方位线
16世纪英国制作的黄铜星盘可用于航海中确定本地时间和经纬度等
哥伦布“圣玛利亚”号该船为木结构远洋帆船,装备大炮
改变格局的事件·伽马航海日记·伽马首次印度之行的航海日记
154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展现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探索结果
郑和塑像郑和下西洋拉开东西方航海的序幕
打造世界的贸易《关于经瑞典东印度公司出口到瑞典的中国瓷器情况的研究报告》详细记载了1819世纪瑞典商船进出中国港口的时间、中国瓷器出口的数量、品类、产地等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大楼照片17世纪欧洲多国成立号称东印度公司的海外贸易公司
17世纪的银币白银是15—19世纪世界流通的货币
充盈精神的艺术《广州十三行商馆》玻璃画展现清代广州十三行中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清乾隆广彩西洋人物风景纹托杯清朝时期出口欧洲的珍贵外销商品
表现英国早期咖啡馆场景的绘画咖啡原产非洲埃塞俄比亚,16—19世纪欧洲咖啡贸易风靡一时,咖啡文化油然而生
(1)从“航海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列出三个相关史料的序号,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简要说明。
2023-07-15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研究西亚15—16世纪的历史,可以搜集(     
A.伊斯兰教创立的史料B.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的史料
C.笈多帝国兴起的史料D.东西方陆路贸易垄断的史料
3 . 有学者指出,将哥伦布日记同他与西班牙国王签订的《圣非协议书》)联系起来.并将其远航置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不难看出.哥伦布冒险远航是希望探索出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描述过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因。该学者意在说明(       
A.哥伦布的冒险远航意图单一B.马可.波罗对发现美洲居功至伟
C.开辟新航路源于对财富的追求D.离开一手史料无法探求历史真相
2023-07-16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史料记载,较早进行栽培并向外传播扩散的是亚洲棉。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被销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希腊商人再将这些棉纺织品从埃及和波斯贩运至欧洲,罗马商人后来也参与其中,使得棉纺织品成为一种令社会上层垂涎的物品。公元10世纪后,印度棉纺织业逐渐突破家庭生产,作坊制日益普遍,甚至出现职业织工,专门为国内外的贸易供货,并形成特色棉纺织产业,如孟加拉因优质的细平布而闻名。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17世纪下半叶,欧洲从印度进口棉花原料进行仿制。英国在吸收亚洲棉纺技术、美洲染料基础上,创新发展出了印花技术,并带动本国棉纺织业飞速发展。1860年以后,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区的市场,并已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786年,在丰厚利润的刺激下,棉花种植很快推广到美国大片地区。1793年,惠特尼建造了一种新轧花机器,将轧花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0倍。19世纪,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适宜棉花种植新领土。为了大规模扩大生产,种植园主购买大量奴隶。直到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棉花产业和奴隶制携手并进、同步发展,美国成了新兴的棉花帝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   在成功地摆脱殖民化后,印度、中国等国开始积极地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风水轮流转,当棉花在亚洲再度兴起之时,欧洲的棉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此前的棉花产业中心——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印度棉纺织业发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国成为棉花帝国的共同原因,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棉花帝国流转的历史启示。
2023-05-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5 .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更多的学者认为,并不是东西方商路被阻断导致西欧人开辟新航路,而是意大利商人与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联手倒卖商品赚取的高额利润,令西欧商人垂涎不已,他们渴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途径,发财致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学者赞同的观点就是历史真相
B.认识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C.历史研究因史料限制而无法还原史实
D.历史学家得出的观点都是基于史料
2023-06-0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647年,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岛,一位游客参加了一个派对,派对盛宴上有乳猪及一种名为“Kill Devil”的饮料。“Kill Devil”由种植园中的甘蔗榨糖后的副产品酿制而成。这一史料可用来说明(     
A.跨太平洋贸易的繁荣B.欧洲殖民者改良美洲物种
C.美洲出现了商业革命D.殖民扩张推动了物种迁移
2023-06-21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一般认为,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寻求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因之一。有学者对这一长期流行于中外学术界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在葡萄牙、西班牙开辟新航路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没有扩张到阻断东西方传统商路的程度。但也有学者指出,奥斯曼帝国自1299年建立以来,不断扩张,其扩张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确会对传统的东西方之间的陆路商贸路线构成威胁,并使能够经过陆路通道到达西欧的东西方商品价格奇贵。这说明(     
A.西方学术界垄断历史话语权B.学术争议因立场不同无法解决
C.历史解释应进行多角度分析D.历史研究应尽可能多掌握史料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这就是历史解释的意义,日本学者川北稔的著作《砂糖的世界史》,这是一本以原产印度的砂糖为独特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解释的书籍。

下面是该书部分目录:

第一章欧洲的砂糖从何而来
伊斯兰教徒将砂糖引入地中海
十字军与砂糖
哥伦布大交换
第二章加勒比海与砂糖
什么是种植园?
三角贸易一-欧洲、非洲和加勒比海
第三章当砂糖遇到茶叶
茶和砂糖相遇
红茶成为全民饮料的过程
英国的“商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条或几条信息确定一个主题,谈谈你对“砂糖的世界史”的理解。(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解释合理,条理清晰)
9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97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

——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

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将美洲白银开采,运送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白银流向东方,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亚洲、非洲和美洲。

——摘编自刘昊《欧洲世界体系与美洲白银—1617世纪美洲白银的流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洲白银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2023-04-1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