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人开展的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帆船贸易”的背景。根据材料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大帆船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23-07-28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国力雄厚,明成祖为确立明朝宗主国地位,命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各国。14056月,郑和率2.78万余名将士,分乘62艘宝船和140余艘其它船只,满载织锦绸缎、紵丝布匹、陶瓷器皿、金银铜铁器及钱币、馈赠品等,由刘家港入海,返程时在旧港(今苏门答腊巨港)击灭海盗陈祖义,1416年,郑和率船队护送各国使臣回国并采办各种珍奇物产、动物,郑和下西洋前后经历28年,抵达30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东南亚、西亚、南亚等的联系。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第二册》

材料二   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美洲的白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从事商业的人发了大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削弱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远航条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航路的发现对欧洲经济生活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3年,英国派船前往北极。1596年,荷兰航海家巴伦支发现了斯瓦巴德群岛(以下简称“斯岛”)。18世纪上半叶,俄国制定了北极探险计划,发现了阿拉斯加。19世纪,欧洲再次掀起北极探险热潮。1858年后,斯岛发现了煤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引来众多开采者。1875年,奥地利探险家建议在北极建立考察站,这催生了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期间,12个国家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进行了12次北极考察。

20世纪初,斯岛主权归属和资源开采问题引起国际争议。1920年,18个国家了《斯瓦尔巴德条约》。该条约规定挪威享有斯岛主权,但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目的所利用。1982年,中国签署了适用于北极地区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0年底,该公约缔约方为161个。2012年,中国与冰岛决定联合开采北极油气。

     ——摘编自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北极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进行北极探险开发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北极探险开发变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治理的角度,说明开发北极应遵循的原则。
2023-12-20更新 | 1343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高考河北历史真题
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吴于崖、齐世荣《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业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丰富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材料三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推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是指哪些国家?
(2)材料二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依据材料,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023-04-19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回答。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新经济的萌芽”指的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与西欧“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历史通常被说成是欧洲人来到一片几乎无人居住的荒野。但是数个世纪以来,大多数外来者都是非洲人,而这片土地并不是空荡荡的,而是住满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当教科书开始认识到这一半球中的大多数人口的构成的时候,这些人也大都被描绘成欧洲人扩张中的无助的受害者: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袭击到来之前逃跑,非洲人被套上枷锁在种植园中被鞭子驱赶着劳作……奴隶制迫使数以百万计的非洲人和印第安人忍受痛苦而悲惨的生活,迫使这些地区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摘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德】马克思《资本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殖民主义者暴富的重要途径,并指出16世纪第一批被掠贩的非洲黑人命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的影响。
2023-04-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第一中学、枣阳市第一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 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全全球统一……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 年至 1914 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首版1970年)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首版1776年)


(1)指出材料一、二观点的分歧。选择你同意的观点说明理由。
(2)据此归纳影响历史认知的因素有哪些?
2023-04-1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麦克维尔、汤普森等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及相关遗址的考察和研究,可以对当时的社会有个粗略的了解。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

材料二   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与15世纪后半期伟大的海上发现处于同一时期,长期以来历史学家认为,这两个运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耳其人切断了欧洲和东方之间所有伟大而古老的商路,因而欧洲就不顾一切探索通往东方的其他商路。1498年,当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时,终于发现了这样一条道路。这个时间东方的商路转移了。

——摘编自【美】斯坦福·肖《奥斯曼帝国》


(1)根据材料一,归纳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耳其帝国”兴起对“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并分析与“伟大的海上发现”的关系。
2023-07-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烹饪菜肴、配制药剂、制作香薰。在大部分欧洲人眼中,香料比黄金更加重要,是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小冰河期,气温偏低且十分干燥,不适合种植肉桂、丁香和胡椒等作物,因此高度依赖产自印度、中国及东南亚的香料。在传统贸易体制下,香料需要辗转陆路和海路,或横跨中国及欧亚草原,或途经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后进入地中海,最后才能抵达欧洲,耗时极长且运费高昂,一路上香料要在不同商贩手中转手十余次,每次转手都会使价格飙升。阿拉伯人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还隐瞒各类香料的原产地,以便坐地起价,攫取大量财富。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断了亚欧之间历史悠久的陆路香料贸易通道。为满足本国对香料的需求,欧洲国家纷纷寻找新的海上航线。

——整理自【美】劳伦斯·贝尔格林《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

材料二   17世纪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贸易中心,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都争相进入东南亚,设立贸易据点,以谋求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除了直接同当地商人进行香料交易之外,欧洲国家还在东南亚设立贸易公司,通过垄断贸易和殖民政策,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和控制权。例如,17世纪20年代荷兰通过血腥屠杀独占班达群岛,垄断了肉豆蔻的生产;17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毁树政策提高香料售价,并获得了丁香贸易垄断权。自此荷兰在世界香料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整理自金祎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欧洲国家开辟香料贸易新航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世界香料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料贸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
(2)材料三反映了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材料归纳其具体表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