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6 道试题
1 . 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第一章   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   细菌战役
第三章   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   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   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   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殖民者严重破坏美洲生态B.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
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美洲对生物多样化的贡献
2 . 下图为1500年至1799年间,从欧洲出发,前往亚洲海域贸易前三名国家的船只数量变化图。根据该图,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A.西班牙、英国、荷兰B.葡萄牙、荷兰、英国
C.荷兰、西班牙、英国D.英国、葡萄牙、荷兰
2023-06-14更新 | 913次组卷 | 31卷引用:纲要下第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中世纪的西欧,行会规定夜间不能生产和交易,城市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基本限于白天,夜晚劳动只是偶尔为之的例外。新航路开辟以后,夜晚劳动逐渐成为西欧手工工场生产劳动的常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行会势力的削弱B.市场需求的扩大
C.生产方式的转变D.照明条件的改善
2023-06-13更新 | 897次组卷 | 11卷引用:纲要下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4 . 读下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时间

地区

1400

1500

1600

1700

1750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世界总计

373

446

486

671

749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人口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2023-06-13更新 | 507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北省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历史练习(6.12)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2023-06-10更新 | 6535次组卷 | 36卷引用:第09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唐以降,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通和贸易的主要通道。由于北方民族的兴起和立国,遮断了中原特别是南宋通往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使陆上丝绸之路彻底衰落。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哈里发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横空出世,新兴的阿拉伯帝国从诞生之日起便有重商血统,地理位置处于波斯湾、地中海和印度洋交汇处,阿拉伯商人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信使。南宋工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陶瓷、丝绸等手工业产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货源,使农商并重的经济结构初步成型,迫切需要找到外贸出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美洲和取道好望角而至东方航线的发现意义重大。葡萄牙人以欺骗手段获得在澳门的驻舶贸易权;西班牙大帆船贸易发展迅速;荷兰占据台南,逐步形成新的贸易图;法国成立东印度公司。但到19世纪初叶,这些先前对华贸易的重要国家却退出中国市场。从18世纪20年代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长期的恶性开采使美洲银矿日渐枯竭,大部分欧美国家已无法获取较多白银来和中国进行茶叶交换,只得不情愿地淡出中国市场。而英国在印度启动大规模的鸦片种植购销政策和垄断专营制度,鸦片成为英国人交换中国茶叶的主要替代品。

——摘编自郭卫东《19世纪初叶欧美国家对华贸易反差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主导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列强对华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3-06-07更新 | 19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37讲近代西方的商业贸易、城市化进程(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7 . 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A.瓦解了殖民地封建的剥削关系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D.给殖民地社会造成人才断层
2023-06-06更新 | 12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素养提升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8 . 哥伦布曾在日记中写道:“臣于同月向二位陛下呈上了关于印度地区和一个叫作大可汗的君主的奏书……二位陛下即令臣率一支装备充足的船队前往印度各地,并令臣一改寻常的路径,不由陆路东行,而是跨海而西。”这段日记可用于研究的问题是(     
A.传统商路的中西交流B.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C.欧洲贸易中心的改变D.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023-06-02更新 | 742次组卷 | 14卷引用:纲要下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9 . 对下面地图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B.新航路开辟后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
C.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D.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
2023-06-02更新 | 603次组卷 | 10卷引用:纲要下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同学设计以下演示文稿来表现欧洲历史演进的某一主题。该主题是(     

A.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B.人文主义思想的扩展
C.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D.战争危机的逐步蔓延
2023-06-01更新 | 593次组卷 | 9卷引用:纲要下第6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