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关下列地图的解说最准确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B.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
C.新航路开辟前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
2023-04-05更新 | 721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经济

材料一   英国和世界的船舶运载量(1780-1913年)

英国世界
帆船(千吨)蒸汽轮船(千吨)运载量合计(帆船当量)帆船(千吨)蒸汽轮船(千吨)运载量合计(帆船当量)
1780100001000395003950
18202436324485800205880
1850339716840691140080014600
1900209672083092865002240096100
19138431127345935420041700171000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   1914年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设在伦敦,伦敦每日成交股票金额总数在全球金融交易中占比31%以上,是当时美国纽约与日本东京成交额之和,在全球高居榜首。18501880年,英国自身的海外投资从两亿英镑增加到10亿英镑,1905年上升到20亿英镑,1914年达到40亿英镑,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的一半。

——据蒋海玲《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研究——基于演化金融地理学视角》等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解读。
2024-01-23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茶叶成为世界性饮品的过程,也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欧洲旅行者首次接触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在著作中提到了东亚人饮茶的习俗。欧洲人发现了它提神醒脑的功用后,慢慢尝试把茶叶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英国东印度公司跟中国没有直接贸易往来,只能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的茶叶。17世纪80年代,饮茶已成为英国上流贵族社会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

1704年,英国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启了直接与中国贸易的大门。此后公司的业务几乎被茶叶贸易垄断,他们为同已经抢占先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选择与广州当地的行商合作。茶叶成为18世纪大都市杂货商店的一般商品,茶叶存在于商店招牌、报纸广告和商业名片的装饰设计上。1723年英国政府提高了茶叶消费税,导致走私茶叶大行其道,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茶叶普及。18世纪,英式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得到拓展,不但有流行在上流社会的早茶,中产阶级也加入进去,制茶被认为是妇女的日常生活职责,需要遵循特殊的礼仪。18世纪70年代末,饮茶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跨越了社会等级,每天喝茶成为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

到19世纪,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到二战后,全球茶叶贸易实际已经被英国公司垄断。茶叶在英国不再是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融入进国民意识中。20世纪末,为应对碳酸饮料带来的冲击,英国推广量产的茶包,改变了茶的社交性,使沏茶成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英]马克曼·埃利斯等《茶叶帝四: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茶叶的普及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解读。(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下图反映了“教皇子午线”的划设、修改和补充的过程。
          备注:1493年教皇为调解西班牙、葡萄牙的
殖民冲突,划定了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
线。线西归属西班牙,线东归属葡萄牙。1494
年西、葡两国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
将分界线再向西移270里格。1529年双方又签
订《萨拉戈萨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
处再划出一条线,作为两国在东半球的分界
线,线西和线东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
力范围。
据以上材料关于“教皇子午线”解读正确的是(       
①1493年划定的起因是哥伦布发现美洲   ②1494年的修改有利于葡萄牙 ③1529年的补充使西班牙的殖民势力开始染指亚洲   ④教皇在这一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7-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侧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
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
2023-04-29更新 | 868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早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作物分布图,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建立了全球性的联系B.原产于欧洲的粮食作物在美洲传播
C.物种交流改变了美国人的饮食结构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7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80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1492年,哥伦布登陆巴西海岸后,在给王室的信中写道:“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A.寻找黄金是远洋航行的主要目的B.哥伦布奉葡萄牙君主之命登陆巴西
C.传播基督教是开辟新航路的初衷D.地理大发现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2021-07-0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