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18世纪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

项目概况特点概括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经济联系美洲出现新物种如马、麦子和橄榄等等,非美洲地区则大量引种玉米、番薯等等;欧洲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大幅增加;出现欧洲殖民者主导的“三角贸易”。(1)
特点:出现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发生了“商业革命”;开始了欧洲殖民者奴役和剥削其它国家地区的历史。
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联系西葡荷英法相继成为殖民国家;世界许多地区逐渐沦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16世纪起,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2)
文化交流印第安人的语言词汇、服装、医药传入欧洲;中国不少学者接受了西方传教士的天文、数学知识;17至18世纪早期,西方人视中国为文明的典范;18世纪晚期起有不少欧洲学者专注于印度文化的研究。(3)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参照表中的(1)样例,完成“(2)”“(3)”的相关要求。
2021-03-26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7世纪初,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中最活跃的是葡萄牙人,然而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首先是荷兰与英国两国东印度公司的联合袭击。这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黑奴贸易和英荷殖争霸的兴起
C.东方没落和西方崛起D.欧洲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3 . 西方人解释“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大体先后提出过三种理论:宗教动因说,即葡萄牙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王国,共同夹击阿拉伯人;寻找黄金、香料说,强调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冲动;近期有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是得到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A.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B.主要得益于宗教传播的精神动力
C.意在探寻黄金,抑制物价上升趋势D.缓解了当时欧洲严重的农业危机
4 . 古人曾将我国长城以北地区称为塞外,塞外的经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城是农牧业的分界线,康熙中后期,随着内地土地紧张,塞外遂成为北方各省百姓的重要去处。热河以北,清初并无汉人,到乾隆49年,汉民增加到55万人,到道光五年。增加88万,长城沿边已经形成蒙汉杂处的半农半牧区,甚至出现了“开垦地亩较多,牧场较少”的新格局。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的管理,清廷在汉民聚居地建立厅、县等行政机构。和以往游牧风气影响中原不同,清代,农耕文化处于积极进取地位,随着“内地民人渐集,汉文风气一开。”是时,蒙人“起用汉名”、“学习汉字文艺”已蔚然成风。“蒙古游牧为主,初多肉食,近以汉民北耕,亦甘食五谷”。蒙古与内地逐渐出现了意义深远的一体化趋势。

——摘编自刘凤云等《论清代中国北部的农耕文化及游牧文化》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北方边疆地区农牧业生产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二   传统的欧洲作物,无论是小麦、大麦、燕麦都是冬季或春季作物。仲夏后通常是饥荒的季节,而玉米恰好在这个时段成熟,利用夏季闲置的土地,而且产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玉米得到了一个“灾难时期的生命线”的称号。传统的休耕轮作制度演化为常年的复合物栽培形式,大大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长。欧洲的农民选择种植玉米以抵消不断上涨的地租、创造剩余产品。他们把玉米作为自己的主要食物,而把市场计值较高的稻米、小麦出售到发达地区和工商业城市这些集中消费稻米、小麦的地方。十八世纪之后,玉米逐渐成为肉、奶食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饲料资源,成为商品生产转化的中间消耗物,为欧洲的城市化、商业化提供基础保障。

——摘编自阿图洛·瓦尔曼著《玉米与资本主义》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对于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作用。
2021-03-07更新 | 49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零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世界史的真正展开始于人类对茫茫大海的全面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航海条例》使英荷之战不可避免,英国在战争中捕获了1700条荷兰商船,从而大大地扩充了英国的船队。

——摘编自《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09年,甘地出版《印度自治》,对现代工业文明提出一系列控诉,而认为印度的自治应该是印度文化的胜利,也就是说,印度应该重新发现和确立自己的道德伦理。甘地的这些社会理想的背景亦即对立面,乃是现代性的无限制发展。他的社会理想也不全是独创的。在伦敦,甘地读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爱德华·卡彭特的著作《另一个甘地》。

材料三   194510月召开的第工届泛排本会国交实方理金称”我的确认所方须民地人民方本人民必须在拥有不受外国势力束缚的条件下选举自己政府的权利。”“全世界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联合起来”第五届泛非大会是反殖民主义的大会,是非洲人民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的产物,它为非洲各族人民指明了解放的道路。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

——摘编自潘兴明《丘吉尔与大英帝国的非殖民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目的,同时分析《航海条例》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指出甘地社会理想的思想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具体实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殖民化大潮汹涌而至”的原因,指出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2021-03-0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浙江卷)01
6 . 下图是某大陆一角,其中大航海时代绕过好望角、开辟欧亚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麦哲伦D.哥伦布
2021-02-20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欧洲掠夺美洲日趋加强B.工业革命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C.英国圈地运动不断深入D.西班牙葡萄牙主导海外商路
8 . “专制王权为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开启创设了方便的虽说是专制的契机”。从经济角度看,下列能够证明该观点的是
A.开辟了新航路B.形成民族国家
C.使用统一语言D.实施重商主义
2021-02-17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不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149211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丽……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情节要具体,现象要简要,评价要史论结合,准确全面。)
10 . 15-16世纪,西欧逐渐走出中世纪;有一系列历史关键词与这一时代密切相关,其中就包括:
A.重商主义B.君主立宪C.共和革命D.工业革命
2021-01-0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