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新航路为世界提供联接通道,也使殖民扩张掠夺登上历史舞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指出参与材料一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参与这一事件三个历史人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简述殖民扩张与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影响。
2022-03-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19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模拟卷(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买空卖空形同赌博,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三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如何解释“地理大发现”的世界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是什么?它又给英国和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023-04-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角贸易是指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它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以下三幅图依次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不同地区的三角贸易情况:



(1)结合图甲和图乙,提炼一个主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图甲、图丙和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的三角贸易对中国带来的不同影响。
2022-07-19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欧航海家及其开辟出的"新航路"的主要史实。
(2)某校在进行研究学习中,围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主题搜集到以上资料,请从材料二选取对该主题研究价值最大的两项资料,并说明取舍的理由。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甘蔗被带到了新世界。17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殖民者在蔗糖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开始发展大型蔗糖种植园,这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导致巴巴多斯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种植园主为获得稳定的劳动力供应,开始大批进口黑人奴隶,为更好地管理黑奴,巴巴多斯议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通过限制逃亡、暴力合法和确定黑奴不动产的方法,从而建立了黑人奴隶制。

随着甘蔗种植获得的高额利润的诱惑,所有英属、法属岛屿都不可避免地遵循巴巴多斯的模式,逐步从欧洲的白人农民社会转向以黑奴为基础的种植园社会。欧洲人在美洲建立起近代黑人奴隶制,而其源头便在巴巴多斯。蔗糖不仅对欧洲人在西印度的殖民模式有革命性的影响,而且对非洲黑人造成了严重的苦难,也成为日后白人种族主义的起源。

材料二   巴巴多斯共和国,简称巴巴多斯(Barbados),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面积大约431平方公里,人口28.8万(2021年),其中90%以上为黑人后裔,2%为欧洲移民后裔。

16世纪前为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和加勒比族居住地。

1518年,西班牙人登岛,10余年后葡萄牙帝国入侵。

1624年,英国将巴巴多斯岛划为殖民地。

1627年,英国设总督管辖,并从西非贩来大批黑奴开辟种植园。

1834年,英国被迫宣布废除奴隶制。

1958年,加入西印度联邦(西印度联邦于1962年5月解散)。

1961年10月,实现内部自治。

1966年11月30日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

2021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取消英国女王的国家元首地位,宣布改制为共和国,迎来有史以来第一位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巴巴多斯为代表的殖民地在17世纪以后蔗糖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巴多斯人口构成结构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3-06-02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摘编自《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哥伦布于1492年进行了一次著名远航,这次远航所带去的传染病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混乱。传染病在欧洲的环境中也很危险。一经释放,这些欧洲人携带的传染病就为新大陆的居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加勒比海群岛的阿拉瓦人和他们陆地上的同胞被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攻击并遭到感染。

——摘编自[英]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2023-04-25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版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测试2)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驳倒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开辟的史实(主要人物及航路),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8 .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

材料二: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根据人教版教材必修二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据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航路开辟时的航海家。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地中海地区曾经使用的是一种横帆帆船,这种帆船在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阿拉伯人使用的是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它操纵灵活,能逆风行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纵帆帆船传入地中海地区,进而传到大西洋。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设计师结合两种帆船的优点。制造出三桅船,可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成为一个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欧洲统治者和知识精英坚信他们处在进步的最前沿,体现了世界顶级文明——如此露骨的自信在19世纪前不曾有过,一战以来也未再出现。

——据(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会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欧洲是站在东方的肩膀上崛起的”……说法的合理性。(至少举二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欧洲人自信心下降的原因。
10 . 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往往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9卷,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体上就是希腊人当时所知道的世界。司马迁所著《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却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天下”,这个“天下”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

——摘编于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中世纪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异教土壤都是应受天谴的,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世界之外。中古时期伊斯兰历史学家心目中的世界,实际是伊斯兰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围地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到了18世纪,伏尔泰著《风教通议》时,废洪水创世之说,从他当时认为最远古的中国讲起,并把欧、亚、非、英几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摘编自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对世界历史认知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对世界历史认识的突破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