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资产阶级遍历世界的游侠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险途,遏不住炽热的黄金渴望。西欧社会各式各样的亡命之徒,飘洋过海,纷纷涌向新世界。甚至连妇女和儿童也敢冒风涛之险,趋之若鹜。其中贫穷破落而又贪婪残忍的骑士小贵族是这些人群的中坚。富商大贾和新兴资产者常常是远洋航行的资助者,罗马教皇也参与了西葡两国瓜分世界条约的签订。西方航海者们乃是时代的产儿,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渴望机遇,辗转求告,最后与君主签署协定,扬帆远航,这既有实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财富、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利。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出现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摘编自《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材料二   哥伦布于1492年进行了一次著名远航,这次远航所带去的传染病造成了一场真正的大混乱。传染病在欧洲的环境中也很危险。一经释放,这些欧洲人携带的传染病就为新大陆的居民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加勒比海群岛的阿拉瓦人和他们陆地上的同胞被天花.麻疹.流感和斑疹伤寒攻击并遭到感染。

——摘编自[英]菲利普·德·索萨《极简海洋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及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奥二世国王把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这说明葡人直航印度的愿望是比较热切的。但直到9年后,达·伽马才率领探险船队出航。其间,皇家委员会的一些成员认为直航印度还有一定的困难,反对短时间内直航印度。同时,葡萄牙人认为新发现的4000多公里海岸线的西南非海岸地区,还有许多赚钱的营生可做,如到西非、西南非去贩运象牙、黄金等也能牟利。哥伦布西渡大西洋发现西印度后,引起西、葡两国权力和势力范围的争执,直到“教皇子午线”划定,葡萄牙这才免除西顾之忧,从而把主要注意力重新转向东方。

材料二   11世纪以前,印度与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已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印度与波斯、阿拉伯、东非等也早就有了海上的联系与交往,东欧通过波罗的海、北海与西欧保持密切的海上联系,小亚细亚和北非通过地中海与欧洲保持密切的海上联系。达·伽马一行开辟了从葡萄牙到印度、从西欧经大西洋、印度洋到南亚的新航路,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紧密地联系起来。欧印新航路的开辟还直接导致土耳其人的商业利益受到损害,并通过威胁到它们的侧翼,遏制了土耳其穆斯林的征服扩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箭《开辟欧印新航路的意义、利润、时间和人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直到9年后,达·伽马才率领探险船队出航”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伽马一行”远航的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   18世纪)普瓦夫尔移植香料实验成功后,香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不再稀缺。自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各地物品涌入欧洲,人们饮食有了更多的选择。时代和欧洲人口味的变化,使香料渐渐归于平淡,失去了以往在医学、社会和宗教上的魅力,变成了一种异域的、颓废的、不相容的物质。没有了丰厚的利润,香料群岛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荣景象。一切的一切表明,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摘编自传奇翰墨编委会《香料之路:海上霸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2)简述材料二中“香料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基础训练(三)历史试题
5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等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及北非的部分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与亚欧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处于一种隔绝状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对全球认识的空间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1-26更新 | 854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5世纪以前的三四个世纪里,欧洲与近东、印度以及中国有着相当多的经济贸易联系。由于西欧农业生产量及高档手工业品和奢侈品难以满足本地区的需要,因此它必须得到来自东方的产品,这样,与东方的贸易线往往就是西欧的生命线……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阻断了西欧城市与地中海东部的来往

——刘景华《人类六干年》》

材料三   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都是在国王或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派、支持下进行的…只要条件允许,国王们都会支持一切有利可图的海外事业……国君的支持对西欧的海外扩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使扩张分子拥有军权、政权和财权。

——王加丰《“地理大发现”的文化历史背景》

材料四   当我发现印度群岛时,我曾说这些岛屿是全世界最富有的贵族领地……在刚抵达委拉瓜(委内瑞拉)的头两天,我曾见到比我在小西班牙(海地岛)四年中所见到的黄金还多得多……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8 .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
【对比分析】
(1)对比两幅地图,请您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和贸易主体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所发生的变化。
【深入探究】
(2)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2022-12-23更新 | 38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人哥伦布从小就喜欢航海和冒险。青年时期,他逐渐成长为拥有丰富航海知识和娴熟技术的航海家。哥伦布是地圆说的坚定拥护者,同时,他也向很多国家的国王寻求过航海探险帮助,可是频遭拒绝。但是凭借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说服了西班牙女王资助他的航行计划。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着探险队丛西班牙的巴罗斯港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经过70个昼夜的艰苦航行,船队终于抵达了一座被群山和树林覆盖的小岛。哥伦布将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意为“救世主”,并宣布以西班牙女王的名义占有该岛。哥伦布登陆岛屿后,自以为到达了印度群岛,他将这些土著居民称作“印第安人”(音同“印度人”)。哥伦布船队继续航行,先后到达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在那里找到了向往已久的黄金,满载黄金的船队随后返回了欧洲。

——摘编自吴春霞《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

材料二   随着哥伦布对美洲的征服与开发,美洲农作物也逐渐传入中国。当时我国正处于人口剧增时期,粮食的短缺使得社会动荡不安。这些高产的作物能够有效地缓解粮食短缺的问题,因而被大面积地种植和食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河南《嵩县志》记载∶“今嵩民日用,近城者以麦粟为主,菽辅之,其山民玉黍为主,麦粟辅之。”同时,随着这些高产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玉米、番薯、马铃薯等也被用作饲料、酿酒或药物等。

——摘编自蒋晚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1)概括哥伦布能够发现美洲的主观原因。
(2)简析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中后期,蒙古军队占领亚欧大陆的广大地区。1259年,大蒙古国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他的父、叔尼古拉兄弟,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历时四年险阻,于1275年到达元大都。他的足迹远至云南、四川西部的金齿、福建的福州、泉州等地。1291年初,跟随阔阔真公主下嫁伊尔汗阿鲁浑的使团,从泉州经海道返回他的故乡威尼斯。他的游记使许多欧洲人为东方的富庶、文化的昌盛而倾倒。纽伦堡地理学家马丁·贝海姆参考《马可·波罗游记》等资料制作了欧洲中世纪第一只地球仪。

——摘编自沈福伟著《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材料二   西欧各国,特别是葡萄牙、西班牙、法兰西、英吉利等新兴国家寻求从欧洲直航印度、中国的航路。1498年,葡萄牙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的一支四艘船组成的舰队,绕过南非好望角首航印度卡里库特。接着,西班牙哥伦布开辟了北美航线,麦哲伦和他的同伴在1522年完成了环球一周的航行。此外,西欧人还探寻南半球,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这些远洋探索活动被欧洲人统称为“地理大发现”。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可·波罗旅行及其游记对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欧洲人把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远洋探索活动统称为“地理大发现”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3)马克思曾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古西征和新航路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022-09-12更新 | 37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四)历史试题【河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