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领导权的长周期表(1494—2020年)


材料二   今天的全球政治是和多文明化一样的多极化。欧盟、俄罗斯、中国在挑战美国霸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联盟去反对美国的霸权。“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将会保持一个不太短的历史时期。等到世界几大力量中心的实力对比大体均衡,也就是各大极中,没有一个极能对其他极占压倒优势时,多极化就形成了比较均衡、稳定的国际格局。要达到这一步,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单秀芝《发展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全球领导权周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022-07-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英国、荷兰等国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海上探索,下列海上探寻属于英国的是(     
A.开始航行北冰洋B.最先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C.发现了纽芬兰岛D.开辟了北冰洋到北太平洋的航线
2022-07-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全球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葡萄牙人顺着夏季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果阿起航。船上装载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产,以及产于美洲经里斯本转运来的白银货币。在澳门,他们把船上装载的白银和货物,都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绸、黄金、铅、锡、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棉布等货物。第二年初夏,他们乘着季风前往日本长崎,把中国货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带着大量日本白银与少量日本货,趁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再用日本白银大量收购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商品,在第三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

(2)阅读材料,简要描述葡萄牙人在亚洲的贸易路线,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影响。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果简表

2013201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

20152019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0个成员。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
20194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

20132020
中国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世界提供透明、公平的发展机会。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绘制的图可知,新航路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A.开启了人类海上航路的探寻B.导致了中国外贸边缘化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促进了全球交通网建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利一世授予伦敦的特许状

时间内容摘要
1129允许伦敦人及其财物免除通行税、过路费以及在全英格兰和海港的其他所有关税
1130伦敦市民都不得到城市以外进行申诉,任何市民在受到控告时,立誓表明其伦敦市民身份之后,他们的审理就可以在城市内进行
1130伦敦市民有权力选举其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选举他们所愿的任何伦敦市民为法官

注:特许状是中世纪时西欧城市以赎买等方式从国王等人的手中得到保证市民权利的证书

——摘编自吴江艳《中世纪伦敦城市自治探析》

材料二   在伊丽莎白(15581603年在位)登基为王的时候,教会的财产被大量投入市场,它增加世俗人士的富裕程度。同时,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寻找未来,莎士比亚就是其中之一。到女王辞世前夕,伦敦急剧膨胀,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这里到处都是在重商主义和个人主义上升时代成功或潦倒的寻梦者。伦敦不仅是英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且在金融和贸易方面使欧洲其他城市瞠目以对。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城因特许状而获得的权利,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伦敦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的原因。
6 . 茶叶成为世界性饮品的过程,也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欧洲旅行者首次接触茶叶,葡萄牙传教士在著作中提到了东亚人饮茶的习俗。欧洲人发现了它提神醒脑的功用后,慢慢尝试把茶叶融入自己的饮食中。英国东印度公司跟中国没有直接贸易往来,只能从荷兰进口价格昂贵的茶叶。17世纪80年代,饮茶已成为英国上流贵族社会的重要生活组成部分。

1704年,英国联合东印度公司开启了直接与中国贸易的大门。此后公司的业务几乎被茶叶贸易垄断,他们为同已经抢占先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竞争,选择与广州当地的行商合作。茶叶成为18世纪大都市杂货商店的一般商品,茶叶存在于商店招牌、报纸广告和商业名片的装饰设计上。1723年英国政府提高了茶叶消费税,导致走私茶叶大行其道,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茶叶普及。18世纪,英式茶文化的社交功能得到拓展,不但有流行在上流社会的早茶,中产阶级也加入进去,制茶被认为是妇女的日常生活职责,需要遵循特殊的礼仪。18世纪70年代末,饮茶不再是富人的专属,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跨越了社会等级,每天喝茶成为人们的普遍生活方式。

到19世纪,英国在印度阿萨姆种植园以机械化工序培育茶叶,减少了对中国的依赖。到二战后,全球茶叶贸易实际已经被英国公司垄断。茶叶在英国不再是异域文化的舶来品,逐渐融入进国民意识中。20世纪末,为应对碳酸饮料带来的冲击,英国推广量产的茶包,改变了茶的社交性,使沏茶成为一件方便快捷的事情,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摘编自[英]马克曼·埃利斯等《茶叶帝四:征服世界的亚洲树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茶叶的普及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行解读。(要求: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欧洲商人在中国采购到大量的丝绸,并非全部运回欧洲,而有相当部分被他们转运至其它亚洲国家牟利,用获取的利润维持东方殖民统治。据报告称16世纪末葡萄牙人从中国每年输入丝绸5300箱,每箱有250匹各色丝绸。从17世纪中叶起,中国的漆器、屏风、家具、壁纸、轿子、扇子等,越来越多地输入欧洲各国。追求中国趣味的风尚遂在法国应运而生,不久蔓延到欧洲各国。中国物品的式样及其设计原则逐渐为欧洲艺术家所熟悉,中国物品所表现出来的新观念和新形象影响了欧洲人的艺术追求。与此同时,美洲一些农作物也陆续辗转传入中国。玉米传入中国后广泛传播开来,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和艺术。其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都在这一时期传入了中国。如1583年,利玛窦编绘和刊行了12种世界地图,其中保留至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地图是《坤舆万国全图》。该书所反映的地理学知识开辟了中国人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和中国分别带来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变化”对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原因。
2022-07-02更新 | 50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郑和下西洋开展“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最终无以为继,航海壮举悄然落幕。而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金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掀起了大航海的热潮。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     
A.获得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B.先进的造船技术
C.商品经济的开放和扩张性D.勇于冒险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美国学者迈尔斯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经常被用来作为中世纪结束与近代社会开始的标志……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并没有开创新时代,而是新时代发现了新世界”。材料强调的是(       
A.哥伦布的历史贡献B.多种因素促成了哥伦布的创举
C.肯定新时代的进步D.哥伦布的创举具有幸运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502年,达·伽马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率领舰队前往印度,途中洗劫阿拉伯商船,在印度炮轰卡里库特,杀戮民众,派兵驻守。此后又占领位于红海和波斯湾入海口的两座岛屿,逐渐垄断东方贸易。由此可知,达·伽马的航行(       
A.打破了阿拉伯人对商业的垄断B.加剧了殖民争夺的斗争
C.折射了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