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材料二   中国棉产地,以北方平原为多,但是纺纱、织布又因南方气候潮湿,较之北方的干燥,更宜纺织过程中纤维的延伸。于是,棉花由北南运,纺织成品由南方向全国各处销售,遂成为国内贸易的重要项目(山东也有纺织业,产量仍远逊于南方)。江南虽为食米的重要产地,但纺织业吸收了大量劳力,人口众多,以致当地粮食竟不够支应市场,还须由两湖运米接济民食。于是,长江中游运米东下,又成为国内贸易的另一重要项目。

材料三   海路对外贸易,清廷规定以广州为主要口岸,虽然宁波等处也是开埠的口岸,但清廷并不愿意外商进入。清廷的这一态度,在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及其前后中英交涉均坚定不移。清廷所持的理由是便于管理“外夷”,其实重要的因素当在广东的“公行”,亦即独占国际贸易的若干商行,因为它们与清廷内务府的“皇商”有密切关系,不愿放弃这一利润丰厚的特权。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许卓云《万古江河》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栽培传播的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棉花经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清廷的这一态度”体现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11-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某学者指出: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美洲之后,不仅引发了跨越大陆大洋的人口、商品、文化、制度等的交流,还带来了一种生态环境上的交换,包括物种、疾病(含微生物)生态体系等。该学者重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造成美洲原有社会解体B.改变世界人文生态格局
C.促进了全球物种大交换D.推动商品的洲际间流动
2023-11-16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社会生活变迁是社会历史的缩影,以下历史事件的前后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明治维新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西服在日本流行
B.英国的殖民活动——欧洲文化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主流
C.三角贸易使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许多日本人移民墨西哥等拉美国家
D.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需要原料和市场——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和扩展
4 . “地理大发现后,在欧洲市场几乎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地千奇百怪、闻所未闻的货物和许多前所未知的动植物品种,这些作物经欧洲殖民者传播到世界各地。”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传播了工业文明的成果B.极大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C.促进了世界的物种交换D.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

——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其人与“旧世界”发生的人口爆炸之间,是有关联的。印第安人向世界贡献出5项颇具价值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树薯,这些作物后来得到广泛种植、食用。就地理分布而言,玉米恰好位于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世界玉米田每单位平均产量几乎是小麦的两倍。美洲食用作物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们对土壤,天气与栽培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全然不同,生长季节也与后者有异。美洲作物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的无用之地,因这些美洲植物的进驻,也变得能栽种粮食了。在许多地区,由于美洲作物对阳光,雨水或其他因素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不同,农人可以排除休耕季了。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第一家荷兰酿酒厂成立以来,食品贸易和饮食文化使纽约焕然一新,食品企业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运输创新为食品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加上在战时为水手和士兵提供食物,纽约的食品制造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的啤酒消费税催生了美国啤酒酿造协会,这个以啤酒制造商为主的行业协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德语为官方语言。19世纪中叶兴起于纽约市内的肉类加工区,离时装区不远,到1900年,该地区已聚集了250家屠宰场和包装厂。

——摘译自[美]JoySantlofer《食品都市》(FoodCity:FourCenturiesofFood-MakinginNewYork)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外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纽约跻身食品都市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世界食品(物种)交流进程中得出的认识。
7 . 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     
A.美洲一欧洲一中国B.美洲一西亚一中国西北
C.欧洲—亚洲—中国D.美洲一印度一中国西南
8 . 很多来自美洲的植物都能在中国古代史中找到影子。请你就以下场景,选出最符合历史实情的一幕(     
A.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小贩烤甘薯B.安史之乱中的难民以马铃薯充饥
C.马可●波罗将番茄酱介绍给蒙古公主D.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介绍玉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引发新旧大陆之间的生物、农作物、人种、疾病、文化,甚至思想观念的交流。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又引发了生态上的巨大转变……新大陆因牛、马、羊等动物的到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了满足殖民者的需要,烟草、可可、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如巴西东北、东南地区原有的森林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清朝中叶引进的外来农作物,带来的垦殖热潮,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突出,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水灾频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以“物种交流”为主题,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B.确立起欧洲对世界的主导
C.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D.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