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如图是画家阿米耶尔直接采画自生长着的玉米,再由一位素描师把彩图转化为黑白线图,1542年,被录入在德意志植物学家廖恩哈德·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印刷出版。福克斯在《植物志》记述:“它现在生长在所有的庭院中,几乎到处都是。”这一画作(       
A.证明了玉米成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B.反映了殖民扩张推动物种交流
C.体现了植物学日益向纵深方向发展D.见证了欧洲兴起现实主义美术
2023-05-08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8世纪,北美南部各个殖民地相继被开辟出来,一些热带和亚热带疾病也开始肆虐。这些疾病主要有疟疾和黄热病,当然还包括天花、伤寒、痢疾等。欧洲殖民者此前很少与这些疾病接触,因此他们也极易感染上述疾病,所以许多人死于非命。这些疾病在北美的传播(     
A.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B.是近代欧洲商品输出的产物
C.导致印第安文化的毁灭D.加剧了土著与欧洲人的矛盾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始于15世纪末,历经4个多世纪,至20世纪初各主要移民接纳国纷纷制订和实施限制移民政策,造成移民人数剧减。大迁徙的兴起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若从这些因素与迁徙之间的互动关系来看,可归纳为两类因素:推力因素即移民原居住地,促使或迫使他们移居他地的那些因素;吸力因素即移民移居地,吸引他们前往该地的那些因素。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近代某地区的移民状况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清晰,史论结合。)
4 . 这幅画描绘荷兰某家庭围坐煤油灯下,年轻的女人面前有一大盘热气腾腾的蒸土豆,对面老妇人在向杯中倒麦芽咖啡。他们生活贫寒,却安详和平静。“我要告诉人们一种与文明人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梵高说。关于该画历史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A.原产于美洲的咖啡已传入欧亚地区B.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影响荷兰
C.马铃薯已作为食物在欧洲推广D.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已广泛使用
2023-04-2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褊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遮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6 . 15世纪后,全球出现了一次洲际人口迁徙大浪潮,欧洲移民率先流动,随之触发了非洲和亚洲的人口外移,美洲成为人口主要流入目的地。这次人口迁徙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发展B.世界人口的过剩
C.海上丝路的扩大D.世界族群的交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家将哥伦布看成是无意间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爆炸性生物交换的人。在他建立了东西半球的联系之后,数千种动植物物种在大陆之间往来不绝。这是恐龙灭绝以来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历史学家称其为“哥伦布大交换”,它就是意大利有番茄、美国有橙子、爱尔兰有马铃薯、泰国有辣椒,以及中国有番薯的原因。番薯和另一种美洲迁入物种玉米一样,帮助中国走出了灾荒,但它们也引发了另一次灾难。传统中国农业主要关注水稻,这种作物在湿润的河谷地带才能生长。而番薯和玉米能在干旱的高地上生长。成群结队的农民走出去,砍掉了这些高地上的森林,结果就是灾难性的水土流失。淤泥填塞了长江和黄河,引发了导致数百万人丧生的大洪水。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哥伦布大交换”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8 . 如果没有物种引进,我国大小餐馆和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西红柿(番茄)炒鸡蛋、土豆烧牛肉以及八大菜系中的川菜和湘菜等都将不复存在。番茄传入中国的路径是(     
A.美洲一欧洲一中国B.美洲一西亚一中国西北
C.欧洲—亚洲—中国D.美洲一印度一中国西南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原产于卤美洲,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引入我国。其中最主要路径有三条:一是从越南引入广东东莞;二是从南澳岛传至福建漳州;三是由陈振龙引入至福建福州。后逐渐向各地蔓延,至18世纪中期,番薯已遍布全国(如表3所示)。爵著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因其高产、抗旱、适应性强、口味香甜等特性,深受百姓喜爱。

表3   番薯引入各省的时间

省份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川广西江西湖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南河北贵州山西安徽
番薯引入年份15761589159316081608173317361736174017421743174617461748175217561768

——摘编自于爱芝、杨敏《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

材料二 番薯的推广,使大量滨海沙地和山区的贫瘠丘陵得到开发利用。番薯更是绝对的高产作物,而且所需的人力少,但收获量却大大多于其他粮食作物。

——摘编自郑南《从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看外来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薯在我国引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薯在我国引种的影响。
10 . 蔗糖起源于亚洲,1430年,葡萄牙与意大利商人将蔗糖种植引入到马德拉群岛(非洲西海岸),随后扩展到其他大西洋岛屿。16世纪初蔗糖被引入到巴西,从而使其在整个近代早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